唐朝是華夏文化重要的黃金時期,東西文化薈萃,唐代首都西安更是當時全世界第一個人口超過100萬人的大城市。現在拍攝大唐盛世相關的電影,都會把大雁塔入鏡,展現當時摩天高樓的氣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玄奘年幼時就精通佛教三藏,曾上書給唐太宗3次,希望能到西天取經,不過都被駁回,最後則是改裝易容,偷偷穿越國境前往天竺。學成後,帶領大量經書返回大唐。

唐高宗永輝3年,玄奘在長安城南郊慈恩寺弘法,宣揚大乘佛教,為避免經書散失、遭逢火災,而希望籌建磚石結構的「浮屠」(佛塔)一座,唐高宗恩准由朝廷資助,在慈恩寺內建起五層磚塔。

該塔原名雁塔,後來由於長安城中另修一座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內的舊稱為大雁塔。

經過2年修建,完成了5層、高30丈的大雁塔,內藏玄奘自天竺取回的貝葉經和舍利子。大雁塔距今已有1365年的歷史。

明朝時大雁塔出現傾斜的現象,遂進行大幅度維修,在原有塔身外包覆磚牆,成為現在民眾所見的7層建築。大雁塔通高64.517公尺、每邊長25.5公尺,是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也象徵了印度佛寺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合華夏文明的形式。

1961年,大雁塔成為中國大陸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則與哈薩克、吉爾吉斯坦聯合申遺「絲綢之路,長安至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地點,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不過,玄奘當年所藏的經書,至今都沒有找到,因此學者認為,大雁塔可能和法門寺一樣有地宮,珍藏佛教珍寶。

▲西安大雁塔1961年級被列為第一批文物保護項目。(圖/彭媁琳攝 , 2017.08.30)

▲玄奘西天取經後,籌建大雁塔存放佛教文物。(圖/彭媁琳攝 , 2017.08.30)

▲西安大雁塔旁的大慈恩寺。(圖/彭媁琳攝 , 2017.08.30)

▲西安大雁塔1961年級被列為第一批文物保護項目。(圖/彭媁琳攝 , 2017.08.30)

▲西安大雁塔1961年級被列為第一批文物保護項目。(圖/彭媁琳攝 , 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