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次的郭先生,體型微胖,假日喜歡騎單車,日前從土城沿著自行車專用道至板橋,騎了1小時,到了板橋華江橋附近,突然感覺虛弱無力、噁心想吐,眼前竟是一片暗黃,自覺不對勁,立刻至陰涼處休息,彎腰將頭低下,置放於大腿間,身體才慢慢恢復正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衛福部疾管署「即時疫情監測及預警系統」通報就醫資料,8月迄今,熱傷害掛急診個案暴增,所謂熱傷害可分為熱痙攣(Heat cramp)、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及熱中暑(Heat stroke)。

熱痙攣是指於高溫環境下,因鹽分流失造成四肢出現肌肉痙攣的現象,最常發生在小腿、手臂、腹部和背部的肌肉。熱衰竭常見於高溫環境下排汗過多,卻無液體或電解質補充所致,患者頭痛、虛弱無力、噁心嘔吐,臉色蒼白,必須盡快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至於熱中暑,前兆為頭痛、頭暈和疲倦,流汗很少,皮膚發熱,脈搏跳動快,因在高溫下體溫有時很快的到達40℃以上,同時有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搐等)。

新北聯醫血液透析中心主任暨腎臟科醫師姚權指出,輕微中暑的症狀為臉色發紅、口渴、頭暈、噁心、心悸和四肢無力,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與酗酒者均屬高危險群。

近來連日高溫,姚權建議民眾,不要在烈日下運動,並應隨身攜帶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立即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減少熱傷害發生。

此外,千萬不要在很熱或通風不良的環境下運動、工作,當身體出現頭暈、噁心等症狀,就應至陰涼通風處休息,設法降低體溫,盡快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並趕緊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