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議會「作廢BRT案專案調查小組」今(14)日在市府交通局長王義川陪同下前往原BRT行控中心等地視察,藍營議員質疑,將BRT轉型為優化公車必要性及設備現況。交通局王義川表示,前市府時期倉促推動BRT藍線,許多設備未完工就急著啟用,連行控中心與司機直接對話功能也沒有,問題叢生,現改革BRT,成功轉型為優化公車系統,並逐一解決遺留問題,包括完成土建工程複驗、32輛雙節公車委託客運業者經營、梧棲機廠交由消防局規劃再利用,而市府與廠商之間的機電設備也提交仲裁中,希望依法來徹底解決問題,也持續整合資源,讓優化公車系統服務更優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中市議會「作廢BRT案專案調查小組」,包括市議員黃馨慧、李中、謝明源、顏莉敏等人,前往視察舊台中火車站、行控中心、茄苳腳站、梧棲機廠等,「作廢BRT案專案調查小組」表示,市府在台中轉運站尚未完工前,為何即先拆除原站前BRT站?位於仁愛醫院站旁的行控中心與梧棲機廠現況?以及原BRT站台設備使用情形等。

王義川指出,前市府規劃的BRT由於未驗收即倉促上路,加上台灣大道交通狀況無法滿足優先路權的需求,BRT無法達到應有的實質標準,還引發廣大民怨。現改革為優化公車系統後,不但提升整體交通效率,原本捷運藍線因BRT而遲遲未獲中央同意,更因此重獲契機,最後順利通過交通部複審。

對於市議員所關切的問題,王義川說明,在規劃台中鐵路高架化時代,即確定舊台中火火車前改建為廣場,因此為配合站前廣場以及台中轉運站的改建工程,必須先行拆除火車站前BRT站,市府才能進行相關工程。

而位於仁愛醫院站旁的行控中心,王義川澄清,前市府原規劃行控中心是在梧棲機廠,仁愛醫院站旁為備援行控中心,但因梧棲機廠的行控中心連一台電腦設備也沒採購,行控中心尚未建置完成,在103年7月廠商將備援行控中心交給市府時,現場無法與司機直接通話,連控制行車速率都沒辦法,只能看螢幕,無法達到「控」的功能,且設備也不符合當初合約要求,認定行控中心基本功能不足,不能稱為作為行控中心,因此,市府無法辦理驗收,雙方各說各話,未能達成共識,目前已將本案提送仲裁中。

梧棲維修機廠方面,目前由消防局接手規劃,建築物將作為梧棲分隊,機房上方增建車輛保養中心辦公室、駕駛訓練多媒體教室及會客室,室外車道規劃駕駛訓練場地,預計今年進行產權移交與內部整修,明年進行內部增建工程。

王義川進一步說明,原BRT各項既有設備,因前市府未驗收即啟用,衍生許多棘手問題。交通局在此情形下,仍陸續完成欄杆、燈箱、標線、路面、站體外牆及台中火車站前公車候車亭部分驗收。土建工程部分,先前因變更設計問題,遲遲無法驗收。交通局多次與施工廠商協調,依規完成工程變更設計後啟動驗收程序,已在今年5月19日完成複驗,本月辦理結算。

機電設備方面,因設備有未驗收就使用,導致市府與施工廠商間有契約權責爭議,由於未能達成共識,除站台公車動態LED看板完成部分驗收外,其餘設備均無法驗收,市府與廠商合意交付仲裁,預計下月仲裁結果將出爐,後續研議配合優化公車專用道需求就地使用。

原BRT所使用的32輛雙節公車已完成驗收,因快捷巴士公司解散,交通局辦理公開招標,於今年將32輛車全數委託台中客運、統聯客運及巨業交通三家客運業者經營,其中18輛已在本月初上路,每日提供48班次,該路線由台中車站出發後,行經優化公車專用道,並自靜宜大學後僅停靠犁分站,直達清水高美濕地,提供民眾由台中火車站快速到達高美濕地,帶動海線觀光。營運期間不但可獲得權利金挹注市庫,也讓雙節車活化使用。

至於優化公車專用道藍色鋪面嚴重脫落情形,市府預計今年8、9月份全面重舖,將採用「改質瀝青混凝土」,可有效提升路面抗滑、抗車轍、抗龜裂能力,全面強化整體路面承載能量、提升使用年限,讓乘車環境更優質、安全、美觀。

王義川指出,實施優化公車專用道後,原先行駛於慢車道的公車移入專用車道,共11條路線整併到專用道,將慢車道空間還給汽、機車,台灣大道整體行駛時間縮短8至15分鐘,交通事故降低17%,整體車流績效慢車道提升20.63%,路口則提升7.8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