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鐵窗 劉曉波、劉霞的生死至愛

劉曉波最放不下的就是妻子劉霞。(圖/翻攝自BBC網站)
劉曉波最放不下的就是妻子劉霞。(圖/翻攝自BBC網站)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

201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大陸作家劉曉波,今(13)日因肝癌病情惡化,病逝於瀋陽的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享壽61歲。劉曉波在病情不樂觀之際,曾爭取出國治療,此一舉動被友人解讀為是他的臨終願望,希望用最後的生命護送妻子劉霞、妻弟前往自由國度。日前BBC中文網特別報導了劉曉波與劉霞的生死至愛,藉劉曉波的詩句形容這是一段「超越鐵窗的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下為BBC中文網報導內容摘錄:

劉曉波與妻子劉霞的婚姻,一半以上時間是處於他被監禁的狀態。兩人為了能夠得到結婚許可不停抗爭,1996年北京政府終於允許劉曉波和他的愛人結婚;但要拍攝結婚照時,相機卻不明原因無法運作,攝影師只能搔搔頭離開。依規定,有效的結婚證件必須要有在正式背板前拍的結婚照;劉曉波與劉霞臨場應變,將各自的獨照拼在一起,才完成了被正式蓋章認可的結婚照。

一紙證書,讓劉霞有權到東北探視新婚丈夫,她每個月從北京往返,旅行1600公里去探視劉曉波。劉霞曾在一首詩中寫道,「駛向集中營的那列火車 ╱嗚咽地輾過我的身體╱我卻拉不住你的手……」。他們的婚宴是在東北食堂舉行,這個場景在他們的生活中有著強烈的象徵意義。

劉曉波是知名作家,也是廣受愛戴、經常獲邀演講及出國進修的教授。1989年春天,劉曉波在紐約得知民眾前往天安門廣場爭取民主的消息後,馬上動身回國;他幫助要求政治改革的抗議者,並與士兵協商,讓許多學生毫髮無傷地離開。在廣場恢復寂靜後的幾天,劉曉波被帶往秘密拘留所,他在那待了將近20個月。當他被釋放時,幾乎失去一切,包括他優渥的教職和家庭。

此時劉曉波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光:一名朝氣勃勃、名叫劉霞的年輕詩人。「我終於在一個女子身上找到了所有的美」,據說劉曉波曾這麼對朋友說。劉霞比劉曉波小六歲,當時她的詩人才華已受到認可。劉霞的父親是銀行高層,家人期待她也成為公務員,但她放棄安穩的生活,選擇投入熱愛的寫作。

劉曉波與劉霞攝於2002年,他們因劉曉波數度入獄而相處時間有限。(圖/翻攝自BBC網站)

雖然劉曉波在身分上有些麻煩,但劉霞的雙親仍排除萬難地支持劉曉波與劉霞的關係。在早年,他們嘗試建立正常的生活。劉曉波搬進劉霞距離天安門廣場不遠的公寓,兩人一起生活。「她當然愛他,而且願意為他做任何事,」劉曉波夫婦的朋友廖天琪說,「有時她會抱怨,不是真的抱怨,但她還是會說:『自從和你在一起後,我沒有過過一天和平的生活。』」即使劉曉波從監獄中出來了,這對夫妻也很少有單獨兩人相處的時間。「因為他寫過很多批判社會的文章,所以很多弱勢民眾會去他家」,廖天琪回憶說。

劉曉波最後的公開聲明是2009年在法庭上所做的,以對妻子劉霞的致謝做結。他說:「這麼多年來,在我的生活中,我們的愛飽含著外在環境所強加的苦澀,但回味起來依然無窮。我在有形的監獄中服刑,你在無形的心獄中等待,你的愛,就是超越高牆、穿透鐵窗的陽光,撫摸我的每寸皮膚,溫暖我的每個細胞,讓我始終保有內心的平和、坦蕩與明亮,讓獄中的每分鐘都充滿意義。」

劉曉波被診斷出癌症末期,才獲准保外就醫與劉霞相聚。(圖/翻攝自BBC網站)

2010年,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不久之後,劉霞行動範圍僅限於她在北京的小公寓。劉霞因此患上抑鬱症,她間歇性的打電話給外界,但只被允許打給幾個親近的家人朋友。劉曉波在確診罹患肝癌後才終於與劉霞重聚。他獲得保外就醫,從監獄被轉送至遼寧瀋陽一家醫院後,一直表示希望能離開中國到海外接受治療。「他擔心他過世之後會發生的事,」劉曉波的一位朋友說。「他希望能帶著劉霞和劉霞的弟弟離開中國。」

當劉曉波離開人世,劉霞擁有的關於他的東西將會很少。在2009年她說,劉曉波給她的信和詩全都被拿走了。「當曉波1996 年10月8日到 1999年10月8日接受勞改的三年中,我寫給他的信超過300封,他寫給我大概2百萬至3百萬字。在我們的家被突擊幾次後,他寫的東西都消失了。」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