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無礙,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遊戲場設施!北市持續推動共融式遊具,並且深入了解不同小朋友的需求,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推動聯盟(簡稱身障童盟),特別舉辦「共融遊戲場系列講座-參觀文山特教」,邀請一起為共融遊戲場努力的伙伴參與,認識理解不同兒童能力及各障別需求,在未來設計共融遊戲場時能融入巧思,更加符合孩子們的需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身障童盟發起人周淑菁表示,「共融」在台灣才剛起步,希望透過一系列的「共融遊戲場系列講座」,讓大家對共融遊戲場的使用者有更多的認識。第一站,以「認識彼此,理解不同兒童能力及各障別需求」開始,邀請政府相關單位、景觀、遊戲場設計專家,共同參訪文山特殊教育學校。透過相關的宣導活動,將讓大家對身障孩子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理解他們的各種樣態、能力及日常使用的復建及遊戲設備,並將概念運用在未來遊戲場的設計,創造一個所有能力都能遊戲的共融空間,同時,也期待身障孩子從復健教室回到遊戲場,和大家一起同樂。

▲文山特殊教育學校的黑屋水景燈。(圖/台北市公園處提供)

文山特殊教育學校復健組組長洪萬菘老師表示,希望透過共融公園的設置,讓特殊需求孩子及家人能走出家庭和學校融入社區,使所有的人在沒有物理或心理的藩籬下,能自然開心地互動和了解彼此,讓特殊需求孩子和大家一起享受陽光、空氣、綠草地。在和各廠商的互動中,發現許多廠商在設計中,除了掌握共融公園的設計原則和概念,還加入許多貼心的巧思,並且透過不同單位的研討,了解各方的需求。期待之後的研討或工作坊中,蒐集或邀請部分身心障礙學童表達他們的想法,也可提供設計上更多的發想。

文山特殊教育學校職能治療師胡智坤老師也說明,在遊戲過程中,大腦會接收並調節感覺訊息,孩子在警醒度、注意力、情感、動作上都會有較為穩定的發展。而且,感覺統合的刺激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主動參與!孩子只要好玩就會主動,在公園接觸自然的環境、簡單又安全的遊樂設施,大腦接受度會提高很多,比起待在治療室更有效果。視、聽、嗅、味、前庭與本體覺是每個孩子的需求,包含正常孩子或身障孩童。

▲文山特殊教育學校的知動教室。(圖/台北市公園處提供)

公園處黃立遠處長表示,非常感謝身障童盟等公民團體與設計師們的努力,台北市於去年已完成中研、榮星、碧湖公園與士林 4 號廣場等共融式遊戲場,今年預計完成三民、玉成、萬芳四號、立農公園等 13 處,並在花博公園設置一處全共融式的大型兒童遊戲場,希望大家持續努力共同在台灣推廣共融式遊戲場。

公園處南港管理所主任張秀珠也說,參加身障童盟的共融遊戲場講座,讓大家更加了解身障孩童及他們的需求,並且在參訪白屋、黑屋與知動教室等設施後,也得到許多在設計上的想法與啟發,如:擠壓設備或密閉空間帶給孩子的觸覺刺激,都是能夠應用於遊戲場上的設計,透過本次參訪,遊戲場的設計將能夠更符合身障兒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