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建築大師高第(Antoni Gaudi, 1852-1926),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座蓋了135年、至今仍未完工的聖家堂(Sagrada Familia)。這座西班牙地標,是造訪巴塞隆納的遊客必定前往「朝聖」之地;同樣不容錯過的高第經典,還有文森之家(Casa Vicens)、米拉之家(Casa Mila)、巴特婁之家(Casa Batllo)與奎爾公園(Parc Guell)。至於在2004年首位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女性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 1950-2016),即使不是每個人都那麼熟悉她的名字,但她和台灣有過不少次接觸;至少2020年,台灣唯一以她之名的設計建築—淡江大橋即將完工。
噴了這麼多口水,重點是要告訴大家,建築史上兩位重量級名家的展覽,今年暑假在台北可以一次看個夠。「札哈.哈蒂建築師事務所—全球設計實驗室|特展」已在昨(8)日開幕,展期至10月10日止;隨後「上帝的建築師—高第:誕生165周年大展」將於26日登場,展期至9月17日止,主辦單位以雙展聯合行銷方式,在票價上提供了些許優惠。
札哈.哈蒂所設計、位於亞塞拜然的Heydar Aliyev Centre。(圖 / 翻攝自openbuildings.com)
德國哲學家謝林(Schelling)曾說過:「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札哈.哈蒂的作品具有流動曲線與多變幾何美學的作品,為謝林的話做了最好的註腳。有人認為,札哈.哈蒂不停挑戰創新底線的精神,與她的家庭及成長環境有關。英籍伊拉克裔的札哈.哈蒂,對建築產生興趣,可追溯至青少年時曾與家人到伊拉克南部的蘇美地區,她深受這座文明古城啟發,曾說過:「我從未忘記那地景的美──沙、水、蘆葦、鳥兒、建築物和人,全都一同流動(flow together)」。50、60年代的巴格達,正積極發展建設,那種蓬勃生氣對她而言極具有啟發性。
札哈.哈蒂的作品,經常引起很大爭議,如2012年落成的亞塞拜然Heydar Aliyev Centre,曾被揭發強迫居民遷移、剝削工人;日本東京奧運主場館被當地建築師群起攻擊其設計和費用超支,導致要推倒重來;位於北京的大型商場Galaxy Soho,亦被當地保育團體稱破壞了老北京的歷史面貌。而她作品的完成度和手工之參差也常被批評,有人形容她就像一個外星人被錯放到現代,目前的建築技術根本追不上她的前衛意念。
札哈.哈蒂為臺中古根漢美術館所設計的建築示意圖。(圖 / 時藝多媒體提供)
這位「超未來建築皇后」也與台灣有過幾次交集,第一次是原計畫在台中興建的古根漢美術館,本來敲定由她設計,後來因為預算問題胎死腹中。第二次是她曾參與臺中國家歌劇院設計競圖,獲得第二名,敗給了伊東豊雄。第三次,她終於與台灣有了連結,設計了與絕美夕照相互輝映的淡江大橋。
Zaha Hadid所設計的女鞋,貫徹了她超現實的作風。(圖 / 翻攝自網路)
「札哈.哈蒂建築師事務所—全球設計實驗室|特展」除了展出札哈.哈蒂在世界各地經典的建築設計案外,也呈現了她在精品、家居及工業等跨領域之作品,以及在世界各地未完成、概念建築模型、設計文件等。透過多媒體素材傳達強烈的建築張力,讓台灣觀眾得以認識這位「21世紀的建築指標性人物」。
至於有「上帝的建築師」稱號的丹東尼.高第,探討他作品的書籍與論文不知凡幾,許多當代知名建築師更是他的粉絲。高第曾說過:「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1878年,26歲的高第設計了第一件作品—文森之家,開啟他鬼才般的建築設計生涯;之後的48年間,高第共留下了17件曠世建築。
高第的聖家堂,歷時135年仍未完工,媒體報導,主體部分可望於2026年完工。(圖/時藝多媒體提供)
高第的聖家堂、米拉之家、巴特婁之家、奎爾公園等7件作品,融合不規則曲線、馬賽克拼貼,以及帶有強烈自然色彩的風格,全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單。 畢生都在師法自然、傳統、科學,打造奇異建築的高第,模型就是他的創作工具、建築則是他巨大且豐厚的實驗成果。
「上帝的建築師—高第:誕生165周年大展」將展出聖家堂、加泰隆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等63件建築模型,其中包含5件超過一層樓高的巨型模型,「科普展區」展出中央大學物理系朱慶琪老師的力學模型,帶領觀眾認識高第的建築結構,並邀請台灣藝術團隊以光影、新媒體、大型裝置等數位媒材向高第經典建築致敬。
米拉之家這棟鵝黃色、波浪狀建築,踏入其中,一連串驚喜隨之而來。(圖/時藝多媒體提供)
札哈.哈蒂建築師事務所—全球設計實驗室|特展
展期:7/8-10/10 (10:00-18:00)
地點:松山文化創意園區多功能展演廳
主辦:ZAHA HADID ARCHITECTS、ZAHA HADID DESIGN、時藝多媒體
上帝的建築師—高第:誕生165周年大展
展期:7/26-9/17 (10:00-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東2四連棟CD館
主辦:時藝多媒體、奇藝文創、閣林文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札哈.哈蒂所設計、位於亞塞拜然的Heydar Aliyev Centre。(圖 / 翻攝自openbuildings.com)
德國哲學家謝林(Schelling)曾說過:「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札哈.哈蒂的作品具有流動曲線與多變幾何美學的作品,為謝林的話做了最好的註腳。有人認為,札哈.哈蒂不停挑戰創新底線的精神,與她的家庭及成長環境有關。英籍伊拉克裔的札哈.哈蒂,對建築產生興趣,可追溯至青少年時曾與家人到伊拉克南部的蘇美地區,她深受這座文明古城啟發,曾說過:「我從未忘記那地景的美──沙、水、蘆葦、鳥兒、建築物和人,全都一同流動(flow together)」。50、60年代的巴格達,正積極發展建設,那種蓬勃生氣對她而言極具有啟發性。
札哈.哈蒂的作品,經常引起很大爭議,如2012年落成的亞塞拜然Heydar Aliyev Centre,曾被揭發強迫居民遷移、剝削工人;日本東京奧運主場館被當地建築師群起攻擊其設計和費用超支,導致要推倒重來;位於北京的大型商場Galaxy Soho,亦被當地保育團體稱破壞了老北京的歷史面貌。而她作品的完成度和手工之參差也常被批評,有人形容她就像一個外星人被錯放到現代,目前的建築技術根本追不上她的前衛意念。
札哈.哈蒂為臺中古根漢美術館所設計的建築示意圖。(圖 / 時藝多媒體提供)
這位「超未來建築皇后」也與台灣有過幾次交集,第一次是原計畫在台中興建的古根漢美術館,本來敲定由她設計,後來因為預算問題胎死腹中。第二次是她曾參與臺中國家歌劇院設計競圖,獲得第二名,敗給了伊東豊雄。第三次,她終於與台灣有了連結,設計了與絕美夕照相互輝映的淡江大橋。
Zaha Hadid所設計的女鞋,貫徹了她超現實的作風。(圖 / 翻攝自網路)
「札哈.哈蒂建築師事務所—全球設計實驗室|特展」除了展出札哈.哈蒂在世界各地經典的建築設計案外,也呈現了她在精品、家居及工業等跨領域之作品,以及在世界各地未完成、概念建築模型、設計文件等。透過多媒體素材傳達強烈的建築張力,讓台灣觀眾得以認識這位「21世紀的建築指標性人物」。
至於有「上帝的建築師」稱號的丹東尼.高第,探討他作品的書籍與論文不知凡幾,許多當代知名建築師更是他的粉絲。高第曾說過:「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1878年,26歲的高第設計了第一件作品—文森之家,開啟他鬼才般的建築設計生涯;之後的48年間,高第共留下了17件曠世建築。
高第的聖家堂,歷時135年仍未完工,媒體報導,主體部分可望於2026年完工。(圖/時藝多媒體提供)
高第的聖家堂、米拉之家、巴特婁之家、奎爾公園等7件作品,融合不規則曲線、馬賽克拼貼,以及帶有強烈自然色彩的風格,全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單。 畢生都在師法自然、傳統、科學,打造奇異建築的高第,模型就是他的創作工具、建築則是他巨大且豐厚的實驗成果。
「上帝的建築師—高第:誕生165周年大展」將展出聖家堂、加泰隆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等63件建築模型,其中包含5件超過一層樓高的巨型模型,「科普展區」展出中央大學物理系朱慶琪老師的力學模型,帶領觀眾認識高第的建築結構,並邀請台灣藝術團隊以光影、新媒體、大型裝置等數位媒材向高第經典建築致敬。
米拉之家這棟鵝黃色、波浪狀建築,踏入其中,一連串驚喜隨之而來。(圖/時藝多媒體提供)
札哈.哈蒂建築師事務所—全球設計實驗室|特展
展期:7/8-10/10 (10:00-18:00)
地點:松山文化創意園區多功能展演廳
主辦:ZAHA HADID ARCHITECTS、ZAHA HADID DESIGN、時藝多媒體
上帝的建築師—高第:誕生165周年大展
展期:7/26-9/17 (10:00-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東2四連棟CD館
主辦:時藝多媒體、奇藝文創、閣林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