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被台人忽略的歷史:第一屆陸軍兩棲蛙人陳國斌專訪

▲陳國斌展示陸軍兩棲蛙人的徽章(圖/校園特派記者陳品樺攝)
▲陳國斌展示陸軍兩棲蛙人的徽章(圖/校園特派記者陳品樺攝)

校園特派記者陳品樺/台北報導

台灣的歷史文化錯綜複雜,先後有不同的民族來台殖民、發展、以及建設,其中,對台灣影響最深刻的,莫過於跟著國民政府來台,俗稱為「外省人」的那群為國家犧牲奉獻的將士們,無論政治如何轉動,他們對台灣仍有不可抹滅的貢獻,現今僅存第一屆中華民國陸軍兩棲蛙人陳國斌表示,為了國家、土地,當兵即使辛苦也要咬緊牙根撐下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國斌,祖籍在湖南長沙,是目前台灣僅存唯一的第一屆海龍隊蛙兵。

海龍隊蛙兵,就是我們熟悉的兩棲陸戰隊蛙人,他們對台灣的付出,在歷史上,留有極為重要的一頁。根據陳國斌的口述,當初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逼四川、廣東一帶,為了躲避戰火,就這樣矇懞懂懂地跟著國民政府從海南島上船,逃難到台灣來,陳國斌說:「船上面載滿了人,就連上船的鐵梯也被逃難的人站滿,只要一個不注意,隨時都可能掉進大海裡」在國共內戰期間,陳國斌表示,當時海龍隊可以稱為台灣的菁英戰隊,長官會先從所有的士兵當中,根據體格、身高等條件做第一層的篩選,之後才開始參加為期三個月的密集訓練,最終選出的36位,才能正式成為海龍隊蛙兵的一員,

陳國斌說,當時的蛙兵在結業之後,分派到馬祖和金門,當時很多被分派到馬祖的蛙兵,在上岸的時候,被解放軍參雜在國民政府軍隊裡的間諜刺殺身亡,而金門因為距離廈門太近,嚴加防範之下,間諜則相較不容易潛入,陳國斌表示「在那個年代,不拚命就無法活命」曾經看過許多弟兄在自己的面前斷氣,卻又無法幫助他們,讓他非常痛心。

「現在說的天堂路根本不算什麼,我們以前做兵好苦的」,每天都要晨跑、晨泳、練拳擊,時至今日,陳國斌年過八旬,手臂上的肌肉線條仍然清晰可見。

陳國斌表示,自己並非為國民黨的黨員,當時會從軍,除了因為生活困苦,更多的是對土地的眷戀以及熱愛。從年輕的時候跟著軍隊打拼,隨著局勢演變,留在台灣落地深根,為了國土付出生命和心血,陳國斌卻沒有享受到外界想像中的福利特權,陳國斌表示,當時的軍人會隨著軍階的不同依次分發國宅,等待了許多年之後,他卻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險些和配給的房屋擦肩而過,買房的錢還是到處和親朋好友籌出來的,這間房子就一直成為陳國斌到今日所生活的地方,

陳國斌表示,以前為了賺錢他常常早出晚歸,什麼行業都做過,只為了能求溫飽,生活相當刻苦。提到當時的台灣,陳國斌表示,香蕉最讓他印象深刻,跟著逃難軍隊來台,一從高雄港上岸,眼前滿滿了都是歡迎的隊伍,迎賓小組更準備了饅頭、水果等食物讓大家果腹,同時也有香蕉,因為從前沒有吃過,他連皮都沒有剝掉,就這樣一口塞進嘴巴裡,陳國斌笑著說:「迎賓小姐看著我連香蕉都不會吃,邊笑邊教我,吃香蕉原來要把外皮先剝掉」,鬧了不小的笑話。

不論我們的政治立場如何,政治局勢如何變遷,對於這群曾經默默地為台灣付出的將士們,我們都應該給予最高等級的感恩以及敬意,或許因為時代變遷,許多歷史事蹟已經不可考,不過,藉由陳國斌的記憶來口述分享,我們得以一窺戰期的台灣社會,更了解到因為有這些將士們,我們才擁有安身立命的棲所,今天的台灣,也才能擁有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環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