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網紅臉,有自己的審美標準;熱衷於社交個性化;有購買力又不失品位……最近,一份題為《95後審美觀》的報告精準勾勒出『95後』的喜好和想法。
根據人民日報報導,這份由QQ大數據發布的報告,通過社交平台上的大數據挖掘,分析『95後』這一年輕群體的審美觀及消費觀,而這些極有可能影響未來消費品的設計及營銷。
隨著社交網路、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興起,大數據越變越大,也帶來無限想像力和商業應用價值,被認為是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電力』。然而,在投資熱火朝天的同時,『新電力』也暗藏『觸電』的危險和『斷電』的無奈。
應用火
大數據的商業應用帶動一系列產業發展
大數據從哪裡來?社交媒體的發展,包含可穿戴設備、傳感器、二維碼以及各種手機應用在內的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車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支付、位置服務等的出現,都導致各種海量資料的生成,這就是大數據。
藉助雲端運算、雲儲存等高性能計算和儲存技術,加上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演算法,人們可以越來越方便的從資料中挖掘出有價值的資訊。
大數據目前的應用領域已非常廣泛。線上的大數據,正越來越多的與工業、農業、醫療、智慧城市等線下領域相結合,進行實踐應用。
大數據可為企業帶來良好效益。大陸國內一家可再生能源企業通過與微軟合作建設大數據系統,應用到全國各地1000多台颱風力發電機組和5000多台光伏逆變器和匯流箱。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這個系統將能夠實現『防患於未然』的預防性維護,將可再生能源生產效率提高1%-5%。一個50兆瓦的風電場年發電量大約是1億千瓦時,如果能有2%的提升,僅電費每年就能多增加100多萬元。
小到個體健康,大數據也在發揮積極作用。糖尿病患者可穿戴血糖監測儀,通過手機應用將血糖與患者飲食、運動、藥物攝入等生活規律資料上傳到雲端運算中心,再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對患者的血糖變化規律進行『診斷』,可以準確告訴糖尿病患者何時可以 『一飽口福』又不影響身體健康。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騰雲智庫專家沈浩博士認為,大數據的商業應用影響廣泛而深遠,會帶動一系列產業發展,加速技術創新,進一步推進智慧人機交互、自動駕駛、智慧醫療診斷、互聯網金融、智慧無人機、機器人技術等相關領域和產業的快速推廣和普及。
聯通難
數據孤島亟待聯通,同時需避免新一輪重複建設
大數據正越來越大。以物聯網為例,據預測到2020年,各種傳感器、新型物聯網設備,再加上傳統桌面電腦、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網路電視,以及各類可穿戴智慧設備,將交織成一個由300億到500億台設備組成的龐大網路。
然而,尋找隱藏在大數據中的有效資訊,對其加以統一管理、高效分析,並將其轉化為指導決策和行動的智慧,進而實現市場價值,卻面臨諸多挑戰。
從技術層面看,大數據的採集和分析是主要挑戰。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柯睿傑認為,資料智慧並非那麼觸手可及。大數據來源眾多、數量巨大、形式各異,要從中獲得一目了然的資訊,就需要真正高效、可靠的資料管理和分析平台。
以基因測序領域為例,我國每年新增的基因組測序原始資料超過20PB(1PB相當於100萬G),面臨著資料量大、資料處理流程長等技術挑戰。
從產業發展看,資料孤島是首要障礙。百度公司的大數據專家認為,目前在大數據的採集、分析和應用過程中,存在著行業鴻溝、資料孤島乃至資料丟失等問題。
比如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有著完全不同的技術語言,而多樣的設備、各式各樣的應用場景,造就了一個個企業和政府專業管理部門的資料孤島,難以看到企業運行的全貌、行業發展的趨勢,因此,這些片面的資料往往難以說服企業邁開轉型創新的步伐。
容易出現重複建設也是『大數據』熱潮下的現象。隨著大數據應用的巨大潛力被廣泛認知,各地紛紛拋出發展大數據產業的規劃,並相繼啟動數以億元計的投資。內蒙古、貴州、陝西、吉林等地都在發力打造大數據中心和平台,互聯網和電信行業巨頭公司也都加緊布局大型資料中心。
有專家指出,如今大數據應用呈現出發展初級階段特徵,處於『盲人摸象』階段。大數據中心的投建要根據應用需求,做好頂層設計,積極謀劃並審慎推進,避免『一窩蜂』,從而造成重複投資與惡性競爭。
『大數據是一種社會公共資源,也應該成為國家戰略。』沈浩認為,大數據中心的建設應滿足和考慮網路資源、自然環境、天然降溫和水電消耗、災害備份、土地稅收等建設條件,以貴州、內蒙古等為代表的省份,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具有自然條件的先天優勢。但在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和市場化等方面,需要國家戰略層面的統一布局和支持,避免各地各自為政,形成新的數據孤島。
此外,大量的數據仍然掌握在個別企業和政府機構中,如何既共用,又保證資訊安全,更是挑戰。專家認為,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法律的護航,特別要明確資料開放共用的規則與底線。
比如,在外出領域,某些外出軟體每天有上千萬單的外出記錄,數百萬車輛的即時地理位置資訊。某些電商有數萬個送貨員,每天有大量的貨物在流轉,掌握著許多人的家庭住址。還有許多O2O領域擁有數百萬家商戶、送餐服務的地理位置資訊等。這些大數據涉及千家萬戶的財產甚至是人身安全,一旦違背商業道德就可能觸及法律高壓線。
『整個大數據產業存在的問題,一個是資料交換問題,一個是商業規則問題。』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為說,資料的屬性只有和它的應用結合在一起才有價值,否則這個資料就沒有任何價值,所以未來資料交易和商業化運作的規則很重要。
突破口
打通企業間資訊孤島,建立大數據安全保障機制
『互聯網+』創造了以技術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創新轉型的新機遇,大數據、雲端運算、人工智慧等技術趨勢,將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技術力量。
郭為認為,大數據同一般互聯網的本質差別,就在於它是和行業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大數據是把互聯網從淺網向深網的一次推進,運用資料以及資料本身的技術,演化成各種新的服務,來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如果說雲端運算打通的是資料孤島,在雲端運算之上的大數據打通的則是企業間的資訊孤島。沈浩認為,大數據已成為互聯網重要的資產和基本要素,加快大數據挖掘和網路智慧技術的發展、開放大數據將成為趨勢。
未來發展的『無限的計算能力』、『無限的資料』和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突破將助推大數據在『互聯網+』上大顯身手, 幫助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發掘資料智慧,在數字化轉型中贏得先機。
在柯睿傑看來,實現每個家庭都有一台電腦後,未來很可能每個企業都會擁有自己的大數據智慧平台。
大陸的大數據才剛開始起步,儘管某些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整體上和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迫切需要建立大數據安全保障和開發利用機制,迎接大數據時代。
例如,大陸無論是網民數量及其增速,還是網路規模和應用方式,都已經進入了資訊化大國和網路大國的行列。但是,長期以來,存在對資料的重視和應用不足、資訊化法律缺失、資料安全保障薄弱等問題,成為制約大數據發展的障礙和威脅資訊安全的隱患。
郭為認為,一方面要為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進一步明確資料資訊主體、客體的權責邊界;另一方面也要形成良好的資料開發和使用氛圍,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政府帶頭進行資料開放和資料利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社交網路、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興起,大數據越變越大,也帶來無限想像力和商業應用價值,被認為是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電力』。然而,在投資熱火朝天的同時,『新電力』也暗藏『觸電』的危險和『斷電』的無奈。
應用火
大數據的商業應用帶動一系列產業發展
大數據從哪裡來?社交媒體的發展,包含可穿戴設備、傳感器、二維碼以及各種手機應用在內的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車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支付、位置服務等的出現,都導致各種海量資料的生成,這就是大數據。
藉助雲端運算、雲儲存等高性能計算和儲存技術,加上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演算法,人們可以越來越方便的從資料中挖掘出有價值的資訊。
大數據目前的應用領域已非常廣泛。線上的大數據,正越來越多的與工業、農業、醫療、智慧城市等線下領域相結合,進行實踐應用。
大數據可為企業帶來良好效益。大陸國內一家可再生能源企業通過與微軟合作建設大數據系統,應用到全國各地1000多台颱風力發電機組和5000多台光伏逆變器和匯流箱。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這個系統將能夠實現『防患於未然』的預防性維護,將可再生能源生產效率提高1%-5%。一個50兆瓦的風電場年發電量大約是1億千瓦時,如果能有2%的提升,僅電費每年就能多增加100多萬元。
小到個體健康,大數據也在發揮積極作用。糖尿病患者可穿戴血糖監測儀,通過手機應用將血糖與患者飲食、運動、藥物攝入等生活規律資料上傳到雲端運算中心,再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對患者的血糖變化規律進行『診斷』,可以準確告訴糖尿病患者何時可以 『一飽口福』又不影響身體健康。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騰雲智庫專家沈浩博士認為,大數據的商業應用影響廣泛而深遠,會帶動一系列產業發展,加速技術創新,進一步推進智慧人機交互、自動駕駛、智慧醫療診斷、互聯網金融、智慧無人機、機器人技術等相關領域和產業的快速推廣和普及。
聯通難
數據孤島亟待聯通,同時需避免新一輪重複建設
大數據正越來越大。以物聯網為例,據預測到2020年,各種傳感器、新型物聯網設備,再加上傳統桌面電腦、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網路電視,以及各類可穿戴智慧設備,將交織成一個由300億到500億台設備組成的龐大網路。
然而,尋找隱藏在大數據中的有效資訊,對其加以統一管理、高效分析,並將其轉化為指導決策和行動的智慧,進而實現市場價值,卻面臨諸多挑戰。
從技術層面看,大數據的採集和分析是主要挑戰。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柯睿傑認為,資料智慧並非那麼觸手可及。大數據來源眾多、數量巨大、形式各異,要從中獲得一目了然的資訊,就需要真正高效、可靠的資料管理和分析平台。
以基因測序領域為例,我國每年新增的基因組測序原始資料超過20PB(1PB相當於100萬G),面臨著資料量大、資料處理流程長等技術挑戰。
從產業發展看,資料孤島是首要障礙。百度公司的大數據專家認為,目前在大數據的採集、分析和應用過程中,存在著行業鴻溝、資料孤島乃至資料丟失等問題。
比如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有著完全不同的技術語言,而多樣的設備、各式各樣的應用場景,造就了一個個企業和政府專業管理部門的資料孤島,難以看到企業運行的全貌、行業發展的趨勢,因此,這些片面的資料往往難以說服企業邁開轉型創新的步伐。
容易出現重複建設也是『大數據』熱潮下的現象。隨著大數據應用的巨大潛力被廣泛認知,各地紛紛拋出發展大數據產業的規劃,並相繼啟動數以億元計的投資。內蒙古、貴州、陝西、吉林等地都在發力打造大數據中心和平台,互聯網和電信行業巨頭公司也都加緊布局大型資料中心。
有專家指出,如今大數據應用呈現出發展初級階段特徵,處於『盲人摸象』階段。大數據中心的投建要根據應用需求,做好頂層設計,積極謀劃並審慎推進,避免『一窩蜂』,從而造成重複投資與惡性競爭。
『大數據是一種社會公共資源,也應該成為國家戰略。』沈浩認為,大數據中心的建設應滿足和考慮網路資源、自然環境、天然降溫和水電消耗、災害備份、土地稅收等建設條件,以貴州、內蒙古等為代表的省份,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具有自然條件的先天優勢。但在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和市場化等方面,需要國家戰略層面的統一布局和支持,避免各地各自為政,形成新的數據孤島。
此外,大量的數據仍然掌握在個別企業和政府機構中,如何既共用,又保證資訊安全,更是挑戰。專家認為,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法律的護航,特別要明確資料開放共用的規則與底線。
比如,在外出領域,某些外出軟體每天有上千萬單的外出記錄,數百萬車輛的即時地理位置資訊。某些電商有數萬個送貨員,每天有大量的貨物在流轉,掌握著許多人的家庭住址。還有許多O2O領域擁有數百萬家商戶、送餐服務的地理位置資訊等。這些大數據涉及千家萬戶的財產甚至是人身安全,一旦違背商業道德就可能觸及法律高壓線。
『整個大數據產業存在的問題,一個是資料交換問題,一個是商業規則問題。』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為說,資料的屬性只有和它的應用結合在一起才有價值,否則這個資料就沒有任何價值,所以未來資料交易和商業化運作的規則很重要。
突破口
打通企業間資訊孤島,建立大數據安全保障機制
『互聯網+』創造了以技術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創新轉型的新機遇,大數據、雲端運算、人工智慧等技術趨勢,將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技術力量。
郭為認為,大數據同一般互聯網的本質差別,就在於它是和行業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大數據是把互聯網從淺網向深網的一次推進,運用資料以及資料本身的技術,演化成各種新的服務,來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如果說雲端運算打通的是資料孤島,在雲端運算之上的大數據打通的則是企業間的資訊孤島。沈浩認為,大數據已成為互聯網重要的資產和基本要素,加快大數據挖掘和網路智慧技術的發展、開放大數據將成為趨勢。
未來發展的『無限的計算能力』、『無限的資料』和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突破將助推大數據在『互聯網+』上大顯身手, 幫助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發掘資料智慧,在數字化轉型中贏得先機。
在柯睿傑看來,實現每個家庭都有一台電腦後,未來很可能每個企業都會擁有自己的大數據智慧平台。
大陸的大數據才剛開始起步,儘管某些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整體上和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迫切需要建立大數據安全保障和開發利用機制,迎接大數據時代。
例如,大陸無論是網民數量及其增速,還是網路規模和應用方式,都已經進入了資訊化大國和網路大國的行列。但是,長期以來,存在對資料的重視和應用不足、資訊化法律缺失、資料安全保障薄弱等問題,成為制約大數據發展的障礙和威脅資訊安全的隱患。
郭為認為,一方面要為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進一步明確資料資訊主體、客體的權責邊界;另一方面也要形成良好的資料開發和使用氛圍,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政府帶頭進行資料開放和資料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