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在七月十五日這天,各地都會舉行中元普渡的祭祀儀式來款待「好兄弟」,而這個活動,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其背後還有救母的感人故事。
「盂蘭盆節」一詞,來自佛經中的目蓮救母故事。據《佛說盂蘭盆經》記載,「盂蘭盆(ullambana)」是梵文Ulambana的譯,「盂蘭」意思為「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意為,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
佛經中的目蓮救母故事,相傳為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一位徒弟子目蓮,透過天眼看到死去的母親身陷在餓鬼群裡,餓得不成人形,目蓮捨不得母親受苦,於是利用神力,以缽盛飯要端給母親吃,不料,飯一入口,就頓時化作炭火,不得下嚥。目蓮見母親如此痛苦,便去見佛陀,請佛陀指點,希望讓母親可以脫離苦海。
佛陀對目蓮說:「你母親生前自私刻薄,罪孽深重,非你一人之力可以化解,必須仰賴十方僧眾,於七月十五日(農曆)備百味五果共同祭祀,方能解救。」目蓮照著佛陀的指示做,成功解救自己的母親,此習俗也因此廣為流傳,並流傳至今,成了現今的中元普渡儀式,家家戶戶準備供品,為孤魂餓鬼超渡亡魂。
道教的說法則是,農曆七月十五為掌管地域的地官壽誕,是地官赦罪之日,為祈求地官大帝赦免亡魂之罪,道士會在這一天誦經,舉辦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使鬼魂得以早日解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佛經中的目蓮救母故事,相傳為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一位徒弟子目蓮,透過天眼看到死去的母親身陷在餓鬼群裡,餓得不成人形,目蓮捨不得母親受苦,於是利用神力,以缽盛飯要端給母親吃,不料,飯一入口,就頓時化作炭火,不得下嚥。目蓮見母親如此痛苦,便去見佛陀,請佛陀指點,希望讓母親可以脫離苦海。
佛陀對目蓮說:「你母親生前自私刻薄,罪孽深重,非你一人之力可以化解,必須仰賴十方僧眾,於七月十五日(農曆)備百味五果共同祭祀,方能解救。」目蓮照著佛陀的指示做,成功解救自己的母親,此習俗也因此廣為流傳,並流傳至今,成了現今的中元普渡儀式,家家戶戶準備供品,為孤魂餓鬼超渡亡魂。
道教的說法則是,農曆七月十五為掌管地域的地官壽誕,是地官赦罪之日,為祈求地官大帝赦免亡魂之罪,道士會在這一天誦經,舉辦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使鬼魂得以早日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