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里約看真相   「不講面子」的巴西人

里約奧運柔道銅牌的比利時選手帝希爾。
里約奧運柔道銅牌的比利時選手帝希爾。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里約奧運會開幕近一周了,巴西人的不靠譜還在繼續。我們理解的『不靠譜』,在巴西文化中,似乎是另一個概念,或者沒概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比利時奧會9日證實,8日剛獲得里約奧運柔道銅牌的比利時選手帝希爾臉上的黑眼圈,是賽後深夜前往市區科帕卡巴納(Copacabana)海灘時,幫訓練員追偷手機的小偷,不料遭對方一拳打在臉上,成了『熊貓眼』。柔道銅牌都被打腫臉,那個『可怕可怕那』海灘,我是真心不敢去了。

如果說賽前外媒對巴西的治安有誇大其詞,以上這些消息則都源自於巴西當地媒體『貢獻』。常駐里約的同事趙焱說,巴西媒體隨處可見搶劫偷盜販毒等『負面新聞』,甚至還有一個手機APP叫『我在里約哪裡被搶』。

再來說說媒體班車

司機迷路 班車司機頻頻上演找不到路的玩笑。班車到點該來還沒來,等上半小時一小時屬於常態,記者只好在班車點蹲著站著寫稿發稿(還要時刻注意周圍環境防電腦被搶)。

我從新聞中心到桑巴大道改建的射箭館,司機迷路,下車問路,兜一大圈後又返回原點,找不到指定停車點,於是請記者下車步行前往……。

司機撞人 可以原諒班車司機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臨時招募的。但是,8日由於超速,媒體班車司機將一名南韓記者直接生生撞傷送進醫院,另有兩名外國記者輕傷。這可是發生在最安全工作地點的『工傷』。

班車遭襲 還有更讓外國記者驚心動魄的,9日一輛從媒體班車在行駛中,突然被『子彈』擊中,一名白俄羅斯記者受傷。事後,警方初步調查事故現場時認為,擊碎玻璃的不是子彈而是石塊。

即使是石塊,每天往返於場館五六個小時的我,也深深有種身處戰地的不安全感。



然而,這裡是巴西,一切皆可能。有同事在群裡『炫耀』自己被『厚待』:在射擊場買可樂,服務員說只能刷visa卡,我說只有cash(現金),她說不收cash。無紙化收銀!正準備離開,服務員打開兩瓶說,堅決不能收cash,送你們啦!

真心矛盾誒。一來巴西盜刷信用卡現象嚴重,已經有記者在高檔餐廳刷卡被盜,我們都把信用卡鎖家了。二來又非卡不收,那麼或挨餓,或白拿,全看人品。而現金也既不能多帶,也不能少帶,多帶容易被搶,少帶則一旦被搶,連保命錢都拿不出,是對劫匪的『大不敬』……

難以理解的事舉不勝舉。經費不足,里約倡導綠色奧運,勤儉節約。但媒體大巴里和場館裡的空調冷氣開得十足,把記者們凍得瑟瑟發抖。我穿著薄羽絨服都差點被吹感冒,這倒是環保還是不環保?

此般前後矛盾,PiaPia打臉,沒有規矩缺少標準。我試著理解這些不可思議,想來這或許源於他們沒有東方文化中『要面子』的觀念。

生活在巴西二十多年的華人麗薩點頭認同地說,巴西是個移民國家,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背景和文化,沒什麼集體榮譽感,不像大陸人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辱心。

巴西人愛說『Gambiarra』,這句口頭語堪稱巴西『差不多』文化的『精髓』,大體就是因陋就簡,敷衍湊合的意思。懶省事,小聰明,巴西人不但不以為恥,反倒引以為榮。

媒體村裡,馬桶堵塞現象普遍,只見拎著馬桶搋子走來走去的保潔人員,挨門串戶地通馬桶,幹起活來還歡樂地吹口哨。

活在當下的巴西人,缺少預見性,不會未雨綢繆,做事總慢半拍,但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總能看見改進的努力。媒體村的鏡子和紗窗是用膠布粘的,繼洗臉池和鏡子碎了一地之後,我們的房間來了這樣的臨時補救棍。

並附上留言一條:



媒體村電梯有了更讓人暈圈的標識。本想吐槽巴西式奇葩,轉念一想,細節也看得出巴西人尊重多元文化,這是補救後的結果。

原來,世界各國對電梯樓層的表述,是如此不同。

東方人的『面子文化』,在巴西人中根本就沒概念。這麼想,很多奇葩人、事、物就好懂些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