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大搜查線 小小諾亞綠博全面啟動

▲綠博種子大搜查線,集獲多元化的植物種子。〔圖/宜蘭縣環保局提供〕
▲綠博種子大搜查線,集獲多元化的植物種子。〔圖/宜蘭縣環保局提供〕

記者陳盈真/宜蘭報導

2016宜蘭縣環境教育主議題定為「土地價值重建年」,為強調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及認識種子之美的生態教育內函,今年宜蘭綠色博覽會《良食冒險島》種子大搜查線活動,已經全面啟動,邀請大家一起認識環境週遭可愛的種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主辦單位表示,種子是農林業生產中最基本的生產資材,以及全球糧食的來源之一,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以及全球糧食危機等隱憂,宜蘭綠色博覽會《良食冒險島》展區,舉辦「種子大搜查線」的活動,鼓勵大家認識及發現生活週遭種子之美,尤其是和我們一起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原生種。

主辦單位共準備20多種穀物豆菜種子,民眾只要攜帶種子並填好種子資料表,就可以得到一只小玻璃瓶,DIY裝滿自己喜歡的種子,繫上麻繩帶回種植或作為紀念。活動推出迄21日止,已有四百多位大小朋友一起參與,各縣市前來交換的種子種類也有近百種之多,花果瓜菜類的種子類型更是五花八門,其中以宜蘭縣內學校的推廣效果最為卓越,目前以縣內各學校與公園綠蔭常見的樹種交換最多,如: 青剛櫟、春不老、蓮蕉花…等,也有許多種子來自餐後的水果或是阿嬤的菜園,吸引許多中小學生和外縣市的種子迷,攜帶特殊的種子到場交換。

宜蘭縣環保局長陳登欽,為響應這項活動,特別從家中倉庫找出老父親多年前留下的絲瓜種子,並號召數位務農的朋友共襄盛舉,有礁溪鄉白鵝村的游禮中提供的大絲瓜;已移居淡水的宜蘭子弟歐燦煌提供的原生種糯米玉米、花瓠瓜、蓮藕等,都是家中長輩留下來的優良種子,已經由他親手栽種超過三代;員山鄉的李阿輝,特別找出一顆存放超過五年的瓠瓜種源;還有多位鄉親提供在地紫玉米、洛神、瓠瓜等種子。

陳登欽表示,留種是保護地球生態、地區生物生存能力的重要關鍵,老一輩農家都有留種的習慣,強調的是品種對於當地環境的適應性,在種植採收時,若能夠選出生長強壯、品質好的植株,留下種子供下一次播種,年復一年,這樣的種子就能與當地的土壤契合,可以適應逐漸改變的氣候,對於生態永續非常重要。

21日的活動現場,陳局長特別邀請前來交換種子的北成國小學子,將2016綠博開園迄今收到的種子,一起裝填到玻璃罐裡,放置在展區《原力方舟》展示供民眾參觀,象徵代代相傳的物種力量,生生不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