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德國本月初啟動大規模抗體檢測,希望藉由科學方式,來了解社會是否能夠解除封城階段。對此,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22)日分析,這項措施是有一定的科學基礎,但需要多少比例的陽性抗體者才能解除隔離,這背後還有許多需要討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上淳表示,有抗體者可以正常生活與工作,理論上不會有被傳染的風險;但有抗體者是否會被檢驗出是新冠肺炎陽性,就目前來看還是有少部分的比例;不過,這樣有抗體但又驗出病毒陽性案例,是否還會再傳染給別人,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就國內案例來看,這樣的有抗體的確診人士體內病毒含量已經很低,去做病毒培養也培養不出來了,因此對其他人的傳播風險也就相對較低。

張上淳認為,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因應大規模社區感染,而做封城措施,之後如果要以大規模抗體檢測的方法,來衡量民眾是否能回復正常生活,這樣思維是合乎常理;不過,這背後還是要了解感染到社區比例多少,如果僅是驗到有抗體者達到1%、2%、3%這種情形,對社會運作還是有限,那即使是有抗體者有10%至20%,還是沒有很足夠;這種措施是需要多少比例的陽性抗體者,且其他要有多少比例陰性者繼續隔離,這背後還有許多需要討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認為,大規模社區規模傳播後,以普遍檢驗來找出社會中的陽性抗體者,來了解解除隔離的方向,是有科學性根據;不過,在台灣很難用這樣方式,如果想像在這樣的背景中,大規模檢測驗出來的陽性比例不高,對公共政策的助益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