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全球確診病例數近200萬例,哈佛公衛學者預測疫情趨勢,由於目前疫情已難以根除,建議人們應間歇性保持社交距離直到2022年。
權威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14日刊出哈佛公衛學院免疫與傳染病學系及流行病學系5位專家的研究成果,〈預測SARS-CoV-2大流行時期的傳播動態〉(Projecting the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SARS-CoV-2 through the postpandemic period)。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示意圖/翻攝哈佛公共衛生學院臉書)
研究指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傳播動態將受季節性變化、免疫持續時間、與其他病毒間的交叉免疫程度而定,透過模擬病毒的傳播,加上人體對此病毒的免疫程度若非永久性,得出這個傳染病可能變成常態的結果,在5年內會以每年或每2年出現個案。
許多國家目前下令要求民眾待在家、停課停班,就是為了拉開社交距離,避免群聚感染。學者最後建議,直到2022年都要持續監控疫情發展,並且間歇性實施「社交距離」,以避免醫護系統的崩潰,此外也要積極擴大重症監護能力及發展出有效治療方法,才能提高社交距離措施的成功率,發展出群體的免疫效果。(編輯:林奐妤)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指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傳播動態將受季節性變化、免疫持續時間、與其他病毒間的交叉免疫程度而定,透過模擬病毒的傳播,加上人體對此病毒的免疫程度若非永久性,得出這個傳染病可能變成常態的結果,在5年內會以每年或每2年出現個案。
許多國家目前下令要求民眾待在家、停課停班,就是為了拉開社交距離,避免群聚感染。學者最後建議,直到2022年都要持續監控疫情發展,並且間歇性實施「社交距離」,以避免醫護系統的崩潰,此外也要積極擴大重症監護能力及發展出有效治療方法,才能提高社交距離措施的成功率,發展出群體的免疫效果。(編輯:林奐妤)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