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前( 11 )日宣布,持社會考量專案長期居留證或長期探親證的國人或陸配的中國大陸子女,基於人道考量,准予入境。措施引發民眾大反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撤回陸委會所有陸配子女入境措施,政策一日之內上演「髮夾彎」。對此,有文青醫生之稱的馬華作家林韋地直言,「覺得這一切其實非常荒謬」。
林韋地是馬來西亞檳城人,出生醫學世家,幼年隨父母來台就讀幼稚園及小學,如今除了是醫生也是作家,還有在新加坡經營華文書店。林韋地去年曾發文支撐蔡英文連任,獲得許多媒體轉載,被網友稱為「比台灣人還了解台灣的大馬人」。
不難理解,擁有多重身分認同的林韋地,對於近日陸委會「准予陸配子女」入境的看法,和一般台灣人不盡相同。林韋地認為,今天這件事不是防疫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因為符合陳明通口中「小明」身分的人,是少數中的少數,根本不影響防疫大局,而且這些都是平常就住在台灣的家庭的子女,(因為規定一年至少要 183 天以上),是台灣社會的一部分,是繳稅給台灣政府的家庭,而且以後很有可能會入中華民國籍的人。
而且陳時中那句「自己選擇的國籍自己承擔」,也被林韋地直指「完全不合邏輯」。林韋地表示,「自己是誰?是父母還是子女?我們每一個人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一不能選父母,二不能選出生地,三不能選國籍,全部都是父母幫我們選的」,所以陳時中那句話其實是「父母選擇,子女承擔」。林韋地強調,今天回不來台灣的是那些「子女」,試問這些青少年或孩童何辜?才不過一個多月前,台灣不是一堆家庭年輕人與父母為了政治傾向翻臉嗎,現在同樣的一群人,怎麼就為父母選擇子女買單的方案說好棒棒?
林韋地感慨,疫情過後,還有誰敢在台灣社會說自己是陸配的小孩,說自己小時候拿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這些人的出身變成一種原罪,只能隱藏起來。而是否從這場疫情開始,這個社會/世界,衡量一個人居然是先看他和他父母的國籍?
林韋地認為這起風波本來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比如說蘇貞昌出來強調這是極少數,然後不要用「開放」這個詞,改成允許申請,個案審查,一個星期後和社會報告有多少例,結果可能只有數十例,那民怨不就解除了嗎?林韋地最後呼籲,「群體在安全的地方為國族主義狂歡,無視少數家庭面臨的分隔和擔憂,不是一個自由民主,以人權立國的社會該出現的現象」。(編輯:倪浩軒)
▲(圖/翻攝自林韋地臉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難理解,擁有多重身分認同的林韋地,對於近日陸委會「准予陸配子女」入境的看法,和一般台灣人不盡相同。林韋地認為,今天這件事不是防疫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因為符合陳明通口中「小明」身分的人,是少數中的少數,根本不影響防疫大局,而且這些都是平常就住在台灣的家庭的子女,(因為規定一年至少要 183 天以上),是台灣社會的一部分,是繳稅給台灣政府的家庭,而且以後很有可能會入中華民國籍的人。
而且陳時中那句「自己選擇的國籍自己承擔」,也被林韋地直指「完全不合邏輯」。林韋地表示,「自己是誰?是父母還是子女?我們每一個人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一不能選父母,二不能選出生地,三不能選國籍,全部都是父母幫我們選的」,所以陳時中那句話其實是「父母選擇,子女承擔」。林韋地強調,今天回不來台灣的是那些「子女」,試問這些青少年或孩童何辜?才不過一個多月前,台灣不是一堆家庭年輕人與父母為了政治傾向翻臉嗎,現在同樣的一群人,怎麼就為父母選擇子女買單的方案說好棒棒?
林韋地感慨,疫情過後,還有誰敢在台灣社會說自己是陸配的小孩,說自己小時候拿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這些人的出身變成一種原罪,只能隱藏起來。而是否從這場疫情開始,這個社會/世界,衡量一個人居然是先看他和他父母的國籍?
林韋地認為這起風波本來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比如說蘇貞昌出來強調這是極少數,然後不要用「開放」這個詞,改成允許申請,個案審查,一個星期後和社會報告有多少例,結果可能只有數十例,那民怨不就解除了嗎?林韋地最後呼籲,「群體在安全的地方為國族主義狂歡,無視少數家庭面臨的分隔和擔憂,不是一個自由民主,以人權立國的社會該出現的現象」。(編輯:倪浩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