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是一個奇怪的大選年,民調真實性崩盤、網路意見「有鬼」、政論節目和名嘴各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特定立場, 選民在1月11日真能依據「客觀理性資訊」、投出一張「聰明不被利用」的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韓國瑜, 蔡英文, 宋楚瑜
▲韓國瑜、蔡英文、宋楚瑜。(圖/NOWnews資料照)

首先談「網軍」,網軍是否存在?長久以來是個隱而未現的謎團,直到台北地檢署最近調查我駐日大阪代表處處長蘇啟誠輕生案,才認定楊蕙如以每月一萬元交付他人的方式招募網軍,也讓「網軍」問題正式浮上檯面,成為「司法認證」的社會和國安議題。

「網路帶風向」其實不能算是新鮮事,過去「一呼百諾」安排人頭捧場叫好的場景,過去都曾有過,但網路的特性是「匿名」,如果小市民發現自己在網路上貼的小小意見,卻意外引來蜂擁而上的怒批、羞辱、霸凌回文,十有八九是遇上「網軍」。「網軍」可能是幾個人輪班,控制數十或上百個帳號,自導自演的發文,也可能只有一個人在操作,分身演眾人。過去民眾被「網軍」霸凌,可說痛苦萬分,甚至有人輕生,但在地檢署起訴與認定「網軍」確實存在後,未來民眾看到自己的小小意見,竟被後續大量回文羞辱,甚至淹沒,是否應該懂得轉換個心情,一笑置之?

至於民調,台灣各家民調針對同一場總統大選,調查數據差異極大。最近傳出針對同樣2組的參選組合,不同民調公司竟能出現一家相差18%,一家相差30%,有人為了修飾此數據離譜現象,稱之為「機構效應」,其實這也是託辭,因為「一加一等於二」,就不該有某家民調公司的數據總是「一加一等於三」,另一家總是「一加一等於五」的基調,這必然在問題的語意設計和順序上,出現了不客觀的誘導式問法,或者在母體抽樣上有嚴重缺失。也難怪有大學教授直言,一些坊間民調不是他們做的,其實無法通過學術界嚴謹的過程檢視,因此他們「不便評論」,再加上韓國瑜最近公開呼籲民眾「民調唯一支持蔡英文」,請全民對民調「造假回答」,更讓台灣選前民調的數字,距離真實更遠。

再談政論節目與名嘴,其實大家都看得出,哪些是「綠嘴」,哪些是「藍嘴」;哪些是「綠色政論節目」,哪些是「藍色政論節目」,甚至哪家電視台偏綠、偏藍,民眾早已看透。政論節目或許可以揭弊,但也可能是惡意的政治宣傳。

至於新聞媒體,同樣有藍綠之分,但新聞至少有「形式上的平衡」,若對同一事件,多看幾家不同來源的報導,可能會讓選民的資訊攝取不至於偏頗,接近真實。

這次大選前,因為韓國瑜登高一呼「民調唯一支持蔡英文」,崩掉了選前各家民調的可信度,台北地檢署後又起訴楊蕙如的「網軍案」,讓「網路聲量和意見真實性」頓時瓦解,加上民眾對媒體和名嘴的藍綠立場,早有特定看法,所有選前的各項「客觀指標」似乎如風中殘燭,瞬間熄滅。

明年一月十一日,民眾在投票的當天,若沒有努力自行多方查證不同來源的訊息,有沒有可能「摸黑投票」,或偏信一方?台灣現在乍看,是一個訊息量很多的社會,其實卻宛如一個「資訊回歸為 0」的社會,街頭巷議「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但「全然相信」與「全然不信」,有時可能更為偏激,讓民眾在2020年投票選出一個危險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