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70多歲的老翁,過去身體一直很健康,也沒有三高問題,但漸漸有些健忘、一直重複相同行為,就像機器人一樣,就醫後發現,竟然是罹患了輕度阿茲海默症,更在短短半年內很快惡化成中度,脾氣變得很暴躁,甚至對家人動粗。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胡朝榮表示,失智症以阿茲海默症居多,占六到七成最常見,這個個案一直喊吃不飽而瘋狂進食,甚至會出現幻聽現象,覺得菩薩在跟他說話,連上廁所都沒辦法自理,看著妻子喊媽媽。
最後經過醫師以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檢查後,才發現謝先生其實是罹患較少見的額顳葉型失智症,趕緊調整藥物之後,情緒行為問題才穩定下來。而這樣的方式,歐美日韓已經投入臨床診斷,台灣則是今年才開始推廣使用,輔助醫師診斷及排除失智症疾病。
林口長庚醫院核子醫學科教授林昆儒表示,以阿茲海默失智症為例,失智症患者大腦可以發現異常蛋白質堆積,從腦部出現病理變化,到產生臨床症狀,歷時約15到20年。林昆儒解釋,腦神經細胞運作時會產生乙狀類澱粉,這些澱粉樣胜肽一旦產生不正常的沾粘,就會形成斑塊,沉積在神經細胞周圍,多年後數量逐漸增加並瀰漫全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經過醫師以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檢查後,才發現謝先生其實是罹患較少見的額顳葉型失智症,趕緊調整藥物之後,情緒行為問題才穩定下來。而這樣的方式,歐美日韓已經投入臨床診斷,台灣則是今年才開始推廣使用,輔助醫師診斷及排除失智症疾病。
林口長庚醫院核子醫學科教授林昆儒表示,以阿茲海默失智症為例,失智症患者大腦可以發現異常蛋白質堆積,從腦部出現病理變化,到產生臨床症狀,歷時約15到20年。林昆儒解釋,腦神經細胞運作時會產生乙狀類澱粉,這些澱粉樣胜肽一旦產生不正常的沾粘,就會形成斑塊,沉積在神經細胞周圍,多年後數量逐漸增加並瀰漫全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