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因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而引爆的示威潮,已經持續超過 4 個月,街頭抗爭已然成為香港社會常態,雙方互控暴力程度不斷升級,隨著遭逮捕人數越來越多,示威者依舊無所畏懼,戴著面罩、汽油彈甚至是遺書,日復一日重返香港街頭。《紐約時報》 17 日公布的一段影片中,就深刻描繪出時下的年輕示威者,如何帶著對未來的絕望和親友的愧疚,繼續這場彷彿看不到終戰之局的抗爭。
在這段名為《香港遺書》的影片中,年僅 20 多歲的男子,戴著黑色面罩站在鏡頭前,手持遺書,對著所愛之人朗誦。對自己的女友,他能說的只有:「有太多未知數,我的心很亂,擔心會出事。妳會認為我不負責任嗎?還是會以我為傲?」
同樣要抓緊時間喊話的,還有掛心父母的示威者:「爸爸媽媽,當你們發現這封信時,我可能已經被捕或者死了。我一直想做你們眼中『有用的人』,不管是讀書或者工作,但更重要的是,我想做個有良知的人,而不是自私的懦夫。」在鏡頭前抹淚, 24 歲的示威者說道:「說我不怕是假的,但我們不能放棄。我已經 24 歲了,比起街上 17.8 歲的示威者,我已經是成人。」並說:「爸爸你每次都反對我去示威,你說身為父母,不希望孩子受傷...爸爸我不孝,還不能盡孝就離開你,無法陪伴你。我走了以後,請一定照顧你自己,準時吃飯。」
▲參加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相關示威活動的群眾,有許多是年輕面孔。資料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根據統計,反送中示威潮爆發以來,已有超過 2370 位香港市民在街頭被捕,其中有許多是年輕人,甚至有 30% 未成年、逾 100 位還不滿 16 歲;而之所以會有「年輕主流」的現象,很大部分是源自對未來的高度不確定感,藉由這次的修例風波引爆。
「我出來不是為了衝撞警方或破壞,我出來是為了抗議政府的錯誤,人民不該畏懼政府,政府才該畏懼人民。」短短一紙親筆信,道盡前線示威者的心理和感情狀態,雖然面臨死亡威脅、外界眾多不諒解的聲音,即使明知希望渺茫,背上貼著「暴民」的標籤,他們仍要繼續走上街頭,盡可能的拚一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樣要抓緊時間喊話的,還有掛心父母的示威者:「爸爸媽媽,當你們發現這封信時,我可能已經被捕或者死了。我一直想做你們眼中『有用的人』,不管是讀書或者工作,但更重要的是,我想做個有良知的人,而不是自私的懦夫。」在鏡頭前抹淚, 24 歲的示威者說道:「說我不怕是假的,但我們不能放棄。我已經 24 歲了,比起街上 17.8 歲的示威者,我已經是成人。」並說:「爸爸你每次都反對我去示威,你說身為父母,不希望孩子受傷...爸爸我不孝,還不能盡孝就離開你,無法陪伴你。我走了以後,請一定照顧你自己,準時吃飯。」
根據統計,反送中示威潮爆發以來,已有超過 2370 位香港市民在街頭被捕,其中有許多是年輕人,甚至有 30% 未成年、逾 100 位還不滿 16 歲;而之所以會有「年輕主流」的現象,很大部分是源自對未來的高度不確定感,藉由這次的修例風波引爆。
「我出來不是為了衝撞警方或破壞,我出來是為了抗議政府的錯誤,人民不該畏懼政府,政府才該畏懼人民。」短短一紙親筆信,道盡前線示威者的心理和感情狀態,雖然面臨死亡威脅、外界眾多不諒解的聲音,即使明知希望渺茫,背上貼著「暴民」的標籤,他們仍要繼續走上街頭,盡可能的拚一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