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爭已持續數月,從原先的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到最近的《禁蒙面法》,已演變成不間斷的「流水式」抗爭,連帶也重創香港經濟,除了十一黃金周遊客人數明顯減少, 7 月及 8 月零售業整體零售額相較於去年同期也慘跌不少,甚至比 1998 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還慘。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指出,10 月零售業銷貨額料將現更嚴重的跌幅,現在許多做小本生意的人連租金都繳不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意平淡的香港攤販、小商家。資料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綜合港媒報導,謝邱安儀今天( 9 日)在電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中表示,以往十一黃金周,零售業的業績都很不錯,但今年受修例風波影響,不少商家、餐廳常得提早結束營業,生意大受影響。部分私人店面擁有者願意「共體時艱」,減租 1-3 成,為期約 2-3 個月,希望情況能趕快好轉;然而,大部分商場仍未有減租或推出紓困措施的意願,包含港鐵及領展基金旗下的商場。


▲今年受修例風波影響,不少商家、餐廳常得提早結束營業,或是面臨營業額下滑。資料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一同受訪的稻苗學會第一副主席馬健亮也表示,油尖旺、銅鑼灣等區是重災區,不少商家營業額跌幅甚至超過 8 成:「現時的收入絕不夠交租」。入不敷出,業者只能靠「燒脂肪」勉強維持,何況除了租金壓力,尚有人力等成本考量,而餐廳經營主要是靠現金流,已有逾百家餐廳或小吃店倒閉,約有 2000 人因此失業,而且因為時局尚未好轉,也沒什麼人願意接手,業界幾乎不再聘用散工,長工則輪流「放假」,甚至「處理」表現欠佳員工,預期中小企業將繼續有倒閉潮。

談到可能的解決方案,馬健亮表示,失業率上升會令社會更不安,最好能由政府帶頭減租,並呼籲業主比照辦理,還有提供水費及煤氣費等津貼、消費券;若是可能,可考慮大幅度豁免上年度利得稅,或有「起死回生」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