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假和朋友的聚餐中聊到小米小麥就讀的學校,下午2:50 就放學了,朋友的小孩們發出了羨慕的驚呼…那他們放學後都做些什麼呢?
米麥的學校,選擇辭職在家當全職媽媽的很多,有上班的職業婦女則是選擇學校提供的課後輔導或是和先生配合,輪流接送小孩。
米麥學校提供的課後補導不是留下來寫功課,而是學習美術、科學、電腦等其他科目;因為小二的米和大班的麥是沒有家庭作業的!
米小一時老師有派點功課,兩張簡單的數學習題,十個英文單字,給你四天做完,星期一發回家,星期五交回學校,而且沒有硬性要求一定要完成,所以不寫是不會被處罰的。
雖然沒有強制要求寫作業,但從大班開始老師都會鼓勵學生在家每天閱讀15分鐘,書單則是學生自己決定。閱讀是一種風氣,也會影響到以後小孩作文和數學題目的理解,所以家長們都會被建讀,和小孩養成共讀習慣。在餵養繪本給小孩的同時也是在增進親子感情,晚上睡覺前的故事時間則是爸爸和小孩的親蜜時光。久而久之我發現米麥喜歡看書,會自己拿書安靜的閱讀。
跟米麥一樣沒有去課後補導的小孩,就由媽媽來安排放學後的時間。
美國很重視體育,所以大部份放學後孩子們都是去從事體育相關的活動;棒球、足球、武術、游泳、體操、籃球等都很受歡迎。其他天小孩們就是在自家後院或去公園玩。每個城市都有好幾個大大小小的公園,可以玩沙、溜滑梯、和騎自行車等。公園是小孩釋放能量順便學習人際關係的好地方;轉眼間就到了該準備晚餐的時間了。
每個家庭作息會有所不同,我聽到大部份身邊朋友們小孩的就寢時間都在九點前;我家則是八點半在床上等著爸爸唸繪本,道晚安。
許多的研究顯示,充足的睡眠對兒童的腦部發展和學習力的增加,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親子天下》9月封面故事「睡出學習力」也有對此做出討論,有興趣的家長們可以參考。
米麥學區上學的時間是早上8:45(說到這裡,台灣孩子們聽到又要一陣驚呼了),睡飽起床,在家好好吃完早餐,就準備開始一天的學習了。附帶一提,除了有跟學校訂購早餐的學生會在學校用餐區吃早餐以外,絕大部份小孩都是吃完早餐才到學校,沒有看到有小孩帶早餐到學校吃。由於老師在教室裡準備上課的東西,直到8:45上課鈴響前,孩子們都是在教室外或操場玩,不能進到教室的喔!
或許身在台灣的家長沒辦法改變大環境,但也許可以稍微調整小孩放學後的作息,拿掉一點壓力,增加一點柔軟;讓小孩跟父母都能稍稍多一點空間,為明天儲存多一點點的能量。
●作者:米麥媽/親職教育專家、美國MBA企管碩士,目前定居加州。希望結合台灣美國不同的教育觀點,讓小孩心靈溫暖且強大。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米麥學校提供的課後補導不是留下來寫功課,而是學習美術、科學、電腦等其他科目;因為小二的米和大班的麥是沒有家庭作業的!
米小一時老師有派點功課,兩張簡單的數學習題,十個英文單字,給你四天做完,星期一發回家,星期五交回學校,而且沒有硬性要求一定要完成,所以不寫是不會被處罰的。
雖然沒有強制要求寫作業,但從大班開始老師都會鼓勵學生在家每天閱讀15分鐘,書單則是學生自己決定。閱讀是一種風氣,也會影響到以後小孩作文和數學題目的理解,所以家長們都會被建讀,和小孩養成共讀習慣。在餵養繪本給小孩的同時也是在增進親子感情,晚上睡覺前的故事時間則是爸爸和小孩的親蜜時光。久而久之我發現米麥喜歡看書,會自己拿書安靜的閱讀。
跟米麥一樣沒有去課後補導的小孩,就由媽媽來安排放學後的時間。
美國很重視體育,所以大部份放學後孩子們都是去從事體育相關的活動;棒球、足球、武術、游泳、體操、籃球等都很受歡迎。其他天小孩們就是在自家後院或去公園玩。每個城市都有好幾個大大小小的公園,可以玩沙、溜滑梯、和騎自行車等。公園是小孩釋放能量順便學習人際關係的好地方;轉眼間就到了該準備晚餐的時間了。
每個家庭作息會有所不同,我聽到大部份身邊朋友們小孩的就寢時間都在九點前;我家則是八點半在床上等著爸爸唸繪本,道晚安。
許多的研究顯示,充足的睡眠對兒童的腦部發展和學習力的增加,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親子天下》9月封面故事「睡出學習力」也有對此做出討論,有興趣的家長們可以參考。
米麥學區上學的時間是早上8:45(說到這裡,台灣孩子們聽到又要一陣驚呼了),睡飽起床,在家好好吃完早餐,就準備開始一天的學習了。附帶一提,除了有跟學校訂購早餐的學生會在學校用餐區吃早餐以外,絕大部份小孩都是吃完早餐才到學校,沒有看到有小孩帶早餐到學校吃。由於老師在教室裡準備上課的東西,直到8:45上課鈴響前,孩子們都是在教室外或操場玩,不能進到教室的喔!
或許身在台灣的家長沒辦法改變大環境,但也許可以稍微調整小孩放學後的作息,拿掉一點壓力,增加一點柔軟;讓小孩跟父母都能稍稍多一點空間,為明天儲存多一點點的能量。
●作者:米麥媽/親職教育專家、美國MBA企管碩士,目前定居加州。希望結合台灣美國不同的教育觀點,讓小孩心靈溫暖且強大。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