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是南投人的水源命脈,不僅風景優美,成為觀光勝地,更是台灣第二大湖泊。而前幾天雷雨狂炸,不少人擔心日月潭水庫會不會滿出來?甚至有許多人好奇,為何日月潭從來沒有「洩洪」過?對此,日月潭管理處揭密原因,其實都是「這項設施」的功勞。
日月潭管理處在專屬的臉書粉專「再發現。動感日月潭!」分享文章指出,日月潭一樣有設計排水機關,但不同於常見的洩洪,而是弄一個漂亮的漏斗叫做「溢水井」,與民眾家中洗手台上面溢水口的原理差不多,位於離水社壩堤北面不遠的地方,靠馬路的湖邊,有一座混凝土成漏斗形的建築就是。
▲「溢水井」初看以為是圓形,仔細一看卻是呈 12 邊型的,中間是呈漏斗形的一個深洞。(圖/翻攝自臉書粉專「再發現。動感日月潭!」)
「溢水井」初看以為是圓形,仔細一看卻是呈 12 邊型的,中間是呈漏斗形的一個深洞,建物周圍分別有 12 個切面,貼進水面的地方漏空,塔頂有欄杆,透過一座小橋將塔體與湖岸連接, 12 面體的樑柱與牆面凹凸有致,架構出一個造型穩重,樸實大方的建築物,歷經風霜在歲月的洗禮下,呈現灰黑厚實的顏色,被當地人稱為「天井」。
而「溢水井」是日本人建壩時,專為餘水、溢水設計的排水溢水口,為了防止日月潭水太滿沖毀壩堤而建造的,塔內的餘水路可以將滿溢的剩水接引至水里溪流出。不過這個溢水口如今已鮮少使用,因為自從日月潭發電廠發電載能不斷增加,加上後來明湖、明潭抽蓄發電廠完成後,日月潭的水位就再也不再滿過溢水線了,因此這個漂亮的溢水口已沒什麼機會使用。
▲日月潭不僅是南投人的水源命脈,更因景色優美,成為觀光勝地。(圖/翻攝自臉書粉專「再發現。動感日月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溢水井」初看以為是圓形,仔細一看卻是呈 12 邊型的,中間是呈漏斗形的一個深洞,建物周圍分別有 12 個切面,貼進水面的地方漏空,塔頂有欄杆,透過一座小橋將塔體與湖岸連接, 12 面體的樑柱與牆面凹凸有致,架構出一個造型穩重,樸實大方的建築物,歷經風霜在歲月的洗禮下,呈現灰黑厚實的顏色,被當地人稱為「天井」。
而「溢水井」是日本人建壩時,專為餘水、溢水設計的排水溢水口,為了防止日月潭水太滿沖毀壩堤而建造的,塔內的餘水路可以將滿溢的剩水接引至水里溪流出。不過這個溢水口如今已鮮少使用,因為自從日月潭發電廠發電載能不斷增加,加上後來明湖、明潭抽蓄發電廠完成後,日月潭的水位就再也不再滿過溢水線了,因此這個漂亮的溢水口已沒什麼機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