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賴清德今(14)日召開「我國薪資現況、低薪研究及其對策記者會」,會中討論到台灣出現低薪的可能原因,政院指出薪資不成長的可能原因,共有五大因素:全球化、過度教育讓學歷貶值、外勞增加拉低平均薪資,雇主有加薪但勞工無感,以及 2017 年薪資已經顯著成長。
低薪可能的因素之一,「全球化使然」。因為國際貿易讓要素價格均等或,使得各國工資水準一致,國際有研究發現美國企業如果移至低所得國家,對薪資有負面影響,反之亦然。而台灣有研究發現,台灣與中國雙邊貿易與投資關係使雙方實質薪資差距縮小,從 2001 年開始,台灣薪資與中國薪資逐漸趨同,但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的薪資則持續維持成長,所以其薪資水準高於我國。
因素之二,「過度教育讓學歷貶值、同儕效應使薪資定錨」。從 1997 年開始,高等教育擴張, 2016 年大學家數高達 126 家,大學學歷以上畢業生人數每年將近 30 萬人,高教普及讓學歷失去求職者能力辨識的指標功能,業主無法從學歷鑑別能力,初入職場者可能以最低工資起薪,引發同儕效應,導致各行業皆採最低工資聘僱新人。
第三個因素,「外勞人數增加、拉低平均薪資」。台灣外勞人數從 1991 年的不到 1 萬人,到 2016 年的 62.5 萬人,占整體受雇勞工 8.4% ,由於外勞新姿普遍較低,所以拉低了全國平均薪資。其次,引進外勞是增加非技術性勞工的供給,所以也阻升同類勞工的薪資。
因素之四,「雇主有加薪、勞方卻無感」。 2001 年開始,政府推動就業保險與勞退新制,並數度調升勞健保費用,使企業付給員工的非薪資報酬增加,但勞工感覺不到。從數據上來看, 2016 年非薪資報酬占總報酬的 14% ,相較 2001 年增加了 34% ,資方的付出勞工並沒有感受到。
低薪可能的因素最後一項,「 2017 年薪資已經顯著成長」。從上面外勞與非薪資報酬加薪的狀況來看, 2017 年本國籍勞工實質薪資與實質薪資總報酬年增率分別是 2.3% 與 2.1% ,成長幅度較 2010 年到 2016 年的平均值 1.3 %。 2000 年到 2017 年本國籍實質薪資累積成長率達到 5% ,高於全體(本國極佳外勞),若再加入非薪資報酬,等於是本國及實質總報酬累積成長達到 9.3 %。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素之二,「過度教育讓學歷貶值、同儕效應使薪資定錨」。從 1997 年開始,高等教育擴張, 2016 年大學家數高達 126 家,大學學歷以上畢業生人數每年將近 30 萬人,高教普及讓學歷失去求職者能力辨識的指標功能,業主無法從學歷鑑別能力,初入職場者可能以最低工資起薪,引發同儕效應,導致各行業皆採最低工資聘僱新人。
第三個因素,「外勞人數增加、拉低平均薪資」。台灣外勞人數從 1991 年的不到 1 萬人,到 2016 年的 62.5 萬人,占整體受雇勞工 8.4% ,由於外勞新姿普遍較低,所以拉低了全國平均薪資。其次,引進外勞是增加非技術性勞工的供給,所以也阻升同類勞工的薪資。
因素之四,「雇主有加薪、勞方卻無感」。 2001 年開始,政府推動就業保險與勞退新制,並數度調升勞健保費用,使企業付給員工的非薪資報酬增加,但勞工感覺不到。從數據上來看, 2016 年非薪資報酬占總報酬的 14% ,相較 2001 年增加了 34% ,資方的付出勞工並沒有感受到。
低薪可能的因素最後一項,「 2017 年薪資已經顯著成長」。從上面外勞與非薪資報酬加薪的狀況來看, 2017 年本國籍勞工實質薪資與實質薪資總報酬年增率分別是 2.3% 與 2.1% ,成長幅度較 2010 年到 2016 年的平均值 1.3 %。 2000 年到 2017 年本國籍實質薪資累積成長率達到 5% ,高於全體(本國極佳外勞),若再加入非薪資報酬,等於是本國及實質總報酬累積成長達到 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