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季節,買高單價的進口冷凍蔬菜,當心最易吃到農藥殘留,而母親節促銷檔期搶買鍋具、微波保鮮盒,也是一年當中品質最容易出包的日子,食藥署今(6)天公布針對去年邊境稽查資料的巨量分析結果,發現進口的「蔬菜」、「食用器具」、「茶類」及「水果」4大類,在特定月份各有其違規的高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內食安頻爆,食藥署去年9月特別成立「食藥戰情中心」,導入巨量資料分析技術,瞭解國內外食品與藥物風險趨勢,今天首度開放中心供媒體參觀。

食安戰情中心執行秘書馮潤蘭表示,食藥戰情中心利用巨量資料科技技術分析去年1月至12月的「邊境通關查驗不合格資料」888筆發現,最容易出事的前4名產品,以「生鮮冷藏冷凍蔬菜」的213筆(23.9%)最多,其次為「食用器具」191筆(21.5%)、「茶類」118筆(13.3%)、「生鮮冷藏冷凍水果」116筆(13.1%)。

馮潤蘭說,進一步分析還發現,不同的產品各有其違規高峰,像高單價走空運、颱風災損緊急進口走海運的「生鮮冷藏冷凍蔬菜」類別,違規就集中在8月、9月、10月,且以9月為農藥殘留的最高峰,推估除了與國外的產季有關之外,國內颱風季節搶進口也有影響。

至於「食用器具」類別,則以3月到5月的違規最明顯,不合格比率超過全年的7成,馮潤蘭指出,有可能是與母親節等國內百貨促銷檔期有關,因為這些 鍋具、微波保鮮盒常被用做來店禮、贈品等,不符合標準又以耐熱溫度「唬人」最多。



馮潤蘭表示,雖然有些進口產品的違規「爆量」有明顯的時間趨勢,但像「茶葉」類別的起伏就不大,也沒有集中的高峰,食藥署都會將這些分析得來的資料圖像化,提供給邊境的稽查人員,在各類別的違規高峰月份,特別針對性的加強查驗。

食藥署強調,此次僅針對104年「邊境通關查驗不合格資料」進行初步分析,但未來將持續彙整相關資料,分析出更具參考價值的資訊,強化風險預警機制,讓食品藥物管理一天比一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