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新書《呼喚新文藝復興》 籲創作擺脫意識形態束縛

▲臺師大高行建資料中心收藏了高行健捐贈的大量珍貴資產,包括圖書、畫作、文物、影像資料與手稿,並持續進行典藏的數位化與研究,協助他完成創作生涯的總結。(圖/師大提供)
記者許若茵/台北報導-2024-12-22 14:51:5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行健資料中心舉辦高行健《呼喚新文藝復興》新書發表會。臺師大講座教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自巴黎透過視訊連線參與,分享他在書中所要傳達的藝術創作理念。此次活動在高行健赴法37周年前五天舉行,為此次發表會增添了深厚的歷史意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書發表會由臺師大高行健資料中心與法國在台協會共同主辦,貴賓雲集,除了臺師大校長吳正己、圖書館館長廖學誠、高行健資料中心總監林淑真等多位師長外,法國在台協會主任龍燁(Franck Paris)、監察院監察委員范巽綠、白鷺鷥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聯經出版社發行人林載爵、亞洲藝術中心董事長李敦朗、馨昌公司董事長鄧傳馨等。

《呼喚新文藝復興》由臺師大出版中心出版,是高行健多年來對文藝與自由的深刻思考結晶,內容涵蓋他對當代文化和藝術創作的深入探索,彙集了近年來的演講、訪談及相關的研究論述。

義大利文版 Per un nuovo Rinascimento 於2018年出版並榮獲羅馬獎,英文版 Calling for a New Renaissance 於2022年問世,由陳順妍(Mabel Lee)教授主編,廣受國際關注。此次中文版特別由高行健重新編輯,加入精選圖片和照片,呈現他跨界創作的核心價值,是一本反映其終身藝術理念的集大成之作。

高行健在致詞演講中提到,自2013年起,他便在新加坡作家節、法國楓丹白露藝術史藝術節、英國牛津大學高峰論壇等多地提出「呼喚新文藝復興」的呼籲,並引發了廣泛的學術與藝術回應。他指出,這場呼喚並不局限於歷史回顧,而是面向當代,呼籲文學與藝術回歸創作自由,解脫政治與市場的束縛,重新尋求人性與美學的詩意聯繫,開啟一場全新的文藝復興。

此次發表會的時間點,特別突顯了高行健與法國的深厚淵源。1987年12月24日的聖誕夜,在法國駐中國大使克羅德•馬騰(Claude Martin)的協助下,高行健從德法邊境抵達巴黎,開始了他新一階段的創作生涯,並以法國公民的身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的自由與藝術文化深刻影響了高行健的創作,他在文學、戲劇及藝術領域拓展出跨文化的視野,並創作了許多享譽國際的作品。他在致詞中欣然提到,法國這個深具文化底蘊的國家,接納了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與藝術家,也為他實現創作自由提供了沃土。

吳正己表示,高行健自2012年起即擔任臺師大講座教授至今,臺師大更於2021年成立高行健資料中心,致力於保存和推廣高行健的藝術與思想成就。資料中心收藏了高行健捐贈的大量珍貴資產,包括圖書、畫作、文物、影像資料與手稿,並持續進行典藏的數位化與研究,協助他完成創作生涯的總結。資料中心的成立不僅為高行健的研究提供了豐富資源,也深化了臺師大與高行健的合作關係。

高行健提到,臺師大對他的支持不僅僅是出版與展覽,還包括多年來對其研究的推動,使臺灣成為他創作與研究的重要基地。

高行健不僅以小說《靈山》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其戲劇作品《車站》《逃亡》等探索人性與生命本質,突破戲劇形式;同時,他還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畫家,並出版多本思想著作,已故的臺大戲劇系教授胡耀恆曾讚揚他是當代「文藝復興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他在這本《呼喚新文藝復興》新作裡,也急切呼籲,文學與藝術應擺脫意識形態與市場操作的束縛,回歸個體自由,追求人性、審美與詩意的真實表達。這本作為人生創作總結的集大成之作,將會成為研究高行健作品的重要資源,也為所有熱愛文學藝術的讀者提供啟發。

龍燁表示,高行健教授和法國有深厚淵源,雖然民主制度並非完美,但至少展現兩項珍貴價值,一是讓高教授的聲音被世界聽見,二是促進其思想自由傳遞給更多人。他特別感謝臺師大為這本新書所做的努力,在臺灣、法國、高行健的三方協力下,讓這場新書發表會成為啟發當代藝術創作思想的盛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