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明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對於健康需求將會逐步攀升。工研院「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今(17)日邀請佳世達集團董事長陳其宏分享公私協力經驗。現場也展示各應用,包括以AI紀錄病患19種數據的智能健康輔助系統,以及協助巴金森氏症患者解決步態障礙的穿戴裝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工研院現場展示已導入基層診所的「智能健康輔助系統」,收集患者血糖、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19種數據,目前已導入南投埔里診所進行測試,工研院指出,系統不僅是給予廣泛建議,透過不斷數據累積,提出更個人化的健康建議。
該系統也追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數據,搭配飲食、運動和藥物使用,可更全面協助患者達到健康目標。當面對糖尿病患者可能無意願反映病情,該系統也以群組聊天橫向聯繫醫療團隊、家屬,不僅讓家屬能有權限代替病患上傳數據,若數據出現異常,家屬也可以收到醫生反饋採取行動。
另外一項科技與健康結合案例是「巴金森氏症穿戴數位醫療裝置」。由於有逾5成巴金森氏症患者面臨步態障礙,也就是走到一半就停滯無法行動,現行服用左旋多巴藥物也無法完全穩定改善。
對此,工研院設計出穿戴裝置,可以即時擷取肌電訊號,當判斷病患陷入步態障礙時,就可以透過電流刺激患者腿部,讓病患可以重新步行。
另外,巴金森氏症使用藥量過高、過低對於患者都不好,但往往病患反饋給醫生自身狀態都相當主觀,因此必須醫生也很難拿捏劑量。穿戴裝置可紀錄病患的肌電訊號,規劃出病患從服藥到藥效退去的時間軸,作為醫師處方依據,達到精準醫療。
面對明年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長、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秘書長莊曜宇受訪表示,科技與醫療結合是一大方向,透過收集患者健康數據,由數據驅動更好的醫療照顧。
他舉例,去年工研院跟國泰人壽合作推出認知功能APP,回答手機APP問題就可以初步檢測認知功能,提早預防失智。他補充,政府在推動在宅醫療必須仰賴科技、數據掌握病患狀況,如此作法可緩解醫療照顧人力不足、健保濫用情況,如果可以透過數據在家掌握病患狀況,不用所有疾病都到醫院看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經濟部長郭智輝近期說,大健康產業具有10兆元產值。陳其宏表示,醫療產業本身就很龐大,但因為產業門檻、限制比較多,所以台灣1000多家醫材廠商,年收大約1000億元,相當於每家企業平均1億元。
他認為,龐大商機要用對方法,他說明,面對全世界的龐大市場,台灣應該要組成「醫療大艦隊」,透過打群架方式,以更大規模、更多專業來走出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