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疲軟,顯示通貨緊縮問題仍在持續,但城鄉消費卻呈現「城市冷、鄉村熱」的顛倒現象。經濟學家分析,一線城市如上海的零售支出增幅遠低於西藏等鄉鎮,原因與青年勞動力集中在城市的結構性失業問題密切相關。都市消費降級與返鄉趨勢明顯,鄉鎮則因剛需消費及人口增加帶動消費增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1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0.2%、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2.5%。其中CPI漲幅連續三個月衰退且創下近五個月以來新低。然而,鄉鎮的消費總額較去年同期成長速度比城市強勁。據11月15日國家統計局釋出的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今年1至10月城鎮成長3.4%,鄉村成長4.4%。
從31個省份的今年前三季來看,西藏、河南、湖南、山東、江西和湖北六省份年增速超過5%;而四個直轄市中,除了重慶增速3.8%,其他直轄市均為負數,其中上海-3.4%、北京-1.6%。
消費市場城市偏冷、鄉鎮偏暖
澳洲蒙納士大學商學院教授史鶴凌認為,「城市冷、鄉村熱」消費趨勢的原因之一是統計基準點的城鄉差距。由於直轄市或富裕城市原先是引領中國高階消費的核心,一旦高層次消費降級,整體消費零售總額也會下降;而較不發達的地區則以基本消費為主,多是必要開支。以西藏為例,消費偏低水平,在經濟下行時仍維持原來消費模式。
史鶴凌表示,第二個原因則是中國青年失業困境,過去聚集在已開發地區工作的年輕人,是高階產品的購買群體,在面臨失業後失去以往的消費能力,有的人返鄉或移居到水準較低的地方,也促進了較不發達地區消費的成長。
史鶴凌向美國之音表示,「直轄市的整個消費、社會消費零售總額會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實際上是轉移到了原來欠發達的地區,那麼這個轉移不是一對一的轉移,而是一個朝低階消費轉移的一個過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對於青年消費調節空間大,史鶴凌表示,中國老年人口收入及消費傾向穩定,既有退休工資,消費需求又相對剛性,以生活必需品為主,較少消費高階商品。
此外,房價下跌也會抑制消費,史鶴凌以房地產「財富效應」說明,當房價高漲時,會促進房地產所有者購買高階產品,帶動短期邊際消費傾向;反之則會消費降級,抑制整體社會消費及經濟增長。房地產是城市最主要資產,當房價持續下跌,將牽動金融、興建設計產業、家具家電等後續消費。更嚴重者,若勞工減薪仍要負擔高額房貸,也會壓縮家庭財富和消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