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現實的孤獨與無奈 石田徹也《運輸帶上的男人》邦瀚斯秋拍登場

▲石田徹也名作《運輸帶上的男人》是邦瀚斯(Bonhams)拍賣行12月3日拍賣會的重要亮點。(圖/翻攝自Bonhams)
國際中心楊雅婷/綜合報導-2024-12-03 17:00:00
都市壓力與現代生活的無奈,透過石田徹也(Tetsuya Ishida)的畫筆化為可視的藝術語言。這位天才日本畫家僅有10年的短暫創作生涯,卻留下超過200幅作品,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個體的異化。隨著他的作品逐漸被發掘,其市場價值在國際拍賣中屢創新高,成為邦瀚斯(Bonhams)拍賣行12月3日拍賣會的重要亮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石田徹也的作品自2010年開始受到國際藝術市場的關注,在拍賣場上屢創佳績。例如,《運輸帶上的男人》在2022年以800萬港幣(約3340萬台幣)成交,創下當時個人拍賣紀錄,而2024年估價高達950萬港幣(約4000萬台幣)再次亮相,顯示市場對他的作品需求旺盛。

▲石田徹也的作品受到國際藝術市場的關注,在拍賣場上屢創佳績。(圖/翻攝自Bonhams)
他的作品不僅被亞洲藏家青睞,如日本藏家高橋一郎與香港藝術贊助人黃志光,也吸引美國億萬富豪史蒂夫科恩(Steve Cohen)等國際藏家的目光。他們將石田徹也的作品視為藝術價值與社會批判的重要象徵,並認為他的作品價值隨著時間推移仍將持續增長。

石田徹也畢生200多幅作品中,大多流露出不安與憂鬱的氣息,像是1997年作品Exercise Equipment》,一名上班族在跑步機上不斷跑著,就怕一停下來,會被後面的鈎子刺傷。意味著日復一日高壓快速的工作節奏,讓人完全喘不過氣。

另一幅知名作品、1997年創作的《超市》,則是用超現實的手法,將人類以機械化的方式呈現出來,畫中的人既無奈又壓抑,濃重的沉重感展露無遺。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石田徹也畫作中的男子長相幾乎相同,許多人認為是他的自畫像,不過他予以否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石田徹也畫作裡的男子都長的一樣,被認為是他的自畫像。(圖/翻攝自tetsuyaishida.net)
石田徹也在2005年因火車平交道的意外事故不幸離世,過世之後,他的作品受歡迎的程度有增無減,價格更是水漲船高,連年翻倍成長。

石田徹也的作品是令人深思的藝術拼圖,他用如同迷宮般的畫作,將我們帶入充滿鋒芒的思考之旅,讓我們在迷失的現實中尋找那份真實的回響。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