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種族社會有多難?童振源分析新加坡成功案例 點出八大關鍵

▲前總理李顯龍曾提及新加坡要建立一個多種族融合共存的移民國家,相當不容易。(圖/翻攝自獅城新聞)
國際中心賴正琳/綜合報導-2024-12-03 08:03:00
台灣近幾年新住民逐年增加,邁向多元民族融合的社會,有諸多層面需要溝通與協調。新加坡同樣屬於一個多元種族並立的國家,我國駐新加坡代表童振源近期分析,新加坡過去也曾有一段民族融合的陣痛期,並解析成功案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1965年建國以來,新加坡便有華族、馬來族、印度族和歐亞裔四大種族。2019年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顯龍發表國慶演說強調,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的獨立國家,所有族裔都要落地生根、認同新加坡公民的新身份,認同與效忠新加坡。李總理在2022年國慶演說時再次強調,「新加坡華族不再是落葉歸根,而是落地生根。」

新加坡要建立一個多種族融合共存的移民國家,相當不容易。例如,如果投票決定國語,占公民人數75%的華裔一定是主體,但是少數民族(馬來裔占15%、印度裔占7.5%)一定不服,國家恐怕會分裂。面臨如此艱難的困境,在建國初期,新加坡如何面對環伺的強敵?各種族如何齊心協力推動新加坡未來的國家願景?

新加坡在舉辦國慶活動時,最後一個節目都是所有與會者共同宣讀《國家信約》:「我們是新加坡公民,誓願不分種族、言語、宗教,團結一致,建設公正平等的民主社會,並為實現國家之幸福、繁榮與進步,共同努力。」也就是說,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的移民國家,必須放棄原來的種族認同,要以公民為基礎,才能凝聚國家認同與團結國民。

童振源表示,透過以下制度安排與具體實踐,新加坡政府將多種族的移民塑造成統一的國家認同與促進國民團結。首先,新加坡憲法承認馬來人的特殊地位。憲法規定:政府應行使其功能,承認馬來人的特殊地位。馬來人是新加坡的土著居民,因此政府有責任保護、捍衛、支持、推動和促進馬來人的政治、宗教、經濟、社會和文化利益,以及馬來語言。

其次,在語言方面,新加坡保留馬來語為國語,官方語言包括英語、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工作語言只有英語,以便各種族之間溝通、並推動國際化,才不致形成種族之間的隔閡與不公平待遇。同時,總理的國慶群眾大會演說都以四種語言演講,以示尊重各族群文化及進行不同族裔的溝通。

第三,在總統選舉,從2017年起,如果某一種族連續五個任期(30年)內都沒有成員當選總統,那麼下一個任期的總統職位將由該種族的成員擔當;但如果該種族不存在具有足夠候選資格的候選人,此屆總統選舉將向所有種族開放,而為該種族保留的總統選舉將推遲到下一屆。

第四,在國會選舉,目前全國分為31個選區,其中17個選區為集選區,每個集選區提名3-6位,但至少1位必須屬於馬來、印度或其他少數族群,以確保在國會中有少數族群代表。第五,在移民政策,新加坡開放移民的比例與內部各族裔的比例一致,以便維持各族裔的人口比例不變,讓各族裔之間維持彼此互信與和諧。

第六,在組屋政策,必須按照種族的比例分配居民住屋,讓每個社區都是新加坡種族比例的縮影,推動各種族和諧相處;組屋社區的小販中心必須有不同種族的食物;政府在組屋舉辦的活動必須兼顧各種族的活動需求。

第七,在教育政策,政府推動雙語政策,要求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學習自己的母語,以尊重與弘揚各族文化。此外,學校也組織各種跨文化活動,增進學生對不同族群的暸解與包容。第八,儘管沒有顯著的外在軍事威脅,所有年滿18歲及以上的男性公民都必須服役兩年,以培養公民保家衛國的責任感與國家認同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