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成功鎮83歲的原住民阿嬤,因不識字且不懂漢語,疑似遭建商及地政士欺騙,
簽署同意書將祖傳的156坪土地無償提供作為公共道路使用。蔣阿嬤的家人指出,該土地市價每坪約10萬元,總價值逾千萬元,卻因阿嬤當初被誤導簽署文件,導致土地成為建商施工和社區居民的通行道路。迄今為止,蔣家並未收到任何補償金,認為建商應依土地行情給予合理的補償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片土地位於台東縣成功鎮,原本是蔣家珍貴的祖產。據蔣家人描述,兩年前,建設公司的代理人和地政士聯繫蔣阿嬤,告知需要借用其土地作為建案的出入通道,並承諾會給予「道路補償金」。
然而,阿嬤因語言隔閡和不識字問題,被引導在一份內容僅提到「同意土地作為公眾通行道路」的文件上簽字,文件上並未提及任何補償金條款,也沒有第三方識字的公証人。蔣家家屬事後查看文件,發現土地已被無償提供作為公用通行道路,且此同意書效力適用於繼承人及代理人。
隨著建案逐漸完工,蔣家人驚覺土地被公告為公共道路,然而該地段卻未被納入政府都市計畫內的徵收範圍,根本無補償金可言。蔣家多次嘗試向地方政府及建商溝通,然而台東縣政府和成功鎮公所均表示該土地未列入徵收計畫,僅因為蔣阿嬤的同意文件,才被公告為現有巷道。政府強調此公告依程序辦理,不涉及徵收或補償。
在私人土地設圍籬卻遭罰款
爭議馬路的尾段仍屬蔣家的私人土地,大約24坪,但因建案持續進行,水泥車路過頻繁,不僅導致路面凹凸不平,也打擾到蔣家的作息,因此蔣家決定在私人土地上設置圍籬。然而,台東警方以妨礙公共道路通行為由,對蔣家開出罰單,認定其行為妨礙交通。
蔣家家屬不滿此決定,認為圍籬設於私人土地內,警方開單的依據不符合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的範疇,並已提出行政訴訟,尋求法律救濟。
蔣家在訴狀中強調,該土地為私人所有,並未有公共設施或公眾交通需求,質疑警方開單的目的是否為協助建商施工、排除障礙。家屬指出,該土地並非政府徵收,設置圍籬屬於合理使用,批評執法單位偏袒建商。家屬亦表示,這片土地是家族的傳承財產,建商應對無償使用予以合理補償,而不是利用阿嬤的不識字優勢來取得土地使用權。
此外,蔣家已對建設公司及地政士提起詐欺訴訟,指控其誤導阿嬤簽署不公平的合約。案件纏訟多年,目前民事庭一審判決建商有權使用此道路,蔣家提出上訴,目前案件進入二審程序,並將於12月9日及12月24日再次開庭。蔣家希望司法能夠還他們公道,同時強調此案反映了弱勢族群在法律認知和社會資源上的劣勢,期盼更多社會力量協助他們維護基本權益。
蔣家爭取因有的補償 弱勢自救捍衛權利
蔣阿嬤的子女表示,這次訴訟不僅關乎土地權益,更涉及少數民族及弱勢群體的基本權利。他們指出,建商資源雄厚,蔣家希望透過社會支持來平衡雙方的資源差距,呼籲社會大眾關注此案,讓更多人了解事件真相。他們也提到,長期的訴訟成本高昂,律師費用及訴訟壓力對家族帶來極大負擔,但他們會持續抗爭,堅持保護自己的權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蔣家訴求的是公正的補償及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希望藉由法律程序為家族爭取應得的權利。蔣家人表示,這片土地有祖先的歷史意義,他們不僅為了當前的經濟補償,也為了代代相傳的家族記憶及尊嚴奮鬥。案件的最新進展備受社會關注,也揭示了當前法制環境中,弱勢群體如何面對企業和法律系統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