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中埔鄉從10月26日至28日,一連發生11起地震,包含4起顯著有感地震、芮氏規模最大4.9,及7起小區域地震。氣象署預估未來1周內嘉義中埔將出現芮氏規模4.0以上淺層餘震。地震專家、前氣象局地震預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揭露全台「大地震機率圖」,直言「
木屐寮-六甲斷層未來50年發生地震矩Mw規模6.9的機率是35%,米崙斷層Mw6.6發生的機率為88%」。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矩規模(Moment magnitude scale,Mw)是美國學者在1979年依據地層的剛硬係數、地層錯動的面積及滑動量,研發地震總力矩計算方式,計算所得的地震規模稱為「地震矩規模」。
芮氏規模又稱「近震規模」,是利用扭力地震儀測量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地震儀測得的震幅愈大,芮氏規模即愈大,反之則小,但芮氏規模精準度最多僅能測到規模7.3,超過7.3就會失真。而不管地震規模再大,地震矩規模都可推算。
郭鎧紋指出,嘉義連日多起地震的位置與1941年規模7.1的中埔大地震幾乎相同,震央位在木屐寮斷層與九芎坑斷層附近,當年造成360人死亡,是台灣歷史上第4大地震。
郭鎧紋今(29)提出「未來50年台灣孕震構造之發震機率圖」,指出新的大比例地質圖和50萬分之一的比較有兩點改進,
一是「木屐寮與六甲斷層合併」,二是「新的六甲斷層有向北延伸至震央區西邊」,依據評估,木屐寮-六甲斷層未來50年發生地震矩Mw規模6.9的機率是35%,算是比較高的。另外,郭鎧紋補充,花蓮米崙斷層Mw6.6發生的機率為88%。
「發震機率圖」集結來自中央大學、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台灣電力公司、中興工程顧問公司、中正大學等單位的科學家,共同組成台灣地震模型(TEM)研究團隊,將各個孕震構造的發震機率,量化為具體的數字,並先後在2015年、2020年各分別發表了一次機率式地震風險評估(PSHA)。
調查指出台灣未來50年發生規模大於6.5地震的機率為99%,規模7.0以上地震的機率則有54%;若以各斷層來看,又以台南中洲構造的機率最高,發生規模6.9以上地震的機率為39%。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預估未來1周內嘉義縣中埔鄉將出現芮氏規模4.0以上淺層餘震。郭鎧紋也提醒,日本和台灣都進入大地震時代,近期嘉義中埔地震和上周罕見的彰化地震,「都是琉球海溝大地震的前兆」,要多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