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韋安/如何化解歷史平行線?避免兩岸「四合一災難」!

▲台灣內部藍綠2黨,為了統獨及國家認同議題,纏鬥30多年,一直無解。圖為立法院藍綠立委衝突資料照。(圖/記者葉政勳攝,2024.05.24)
文/韋安-2024-10-26 14:41:04
如果,兩岸萬一真的不幸兵戎相見,就算只是短期局部性有限戰爭,恐怕也可能造成,中華民族、中華民國、台灣人和中國人,共同承擔的「四合一災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旦兩岸開戰,若北京政權像俄羅斯因「俄烏戰爭」一樣,受到國際性制裁,後果比後者嚴重數倍。需要進口原物料、零組件,占GDP約 27-30%的生產製造業,和帶來外匯收入,佔GDP約18%的出口貿易,都將受到嚴重打擊。是否能撐的比俄國長久?

而台灣,兩岸槍響之後,即使得以保全不被中共佔領和「統一」,本土企業還會繼續「根留台灣」?外資企業還會追加投資湧進?400年一遇,台灣當前總算「翻身」,現在成為被外人羨慕的「豐產樂活」之地,還會繼續保有?

台灣內部藍綠2黨,為統獨及國家認同議題,政治纏鬥了30多年。沒有解決改善兩岸難題,反而讓人民陷入對立兩極,和平穩定的破壞風險日益飆高。

藍綠政黨及支持民眾,應該正視和面對真正的問題來自,其實是對歷史認知,有著無法交集的「歷史平行線」。「台灣派」與「民國派」,對1895到1945台灣被割讓日本殖民期間的歷史,以各自的視角,而產生對許多「史事」,有完全相左的認知解讀。隔閡和對抗,就被這些「根本矛盾」引燃助漲。

首先,在「抗日戰爭」的看法上,「民國派」認為這場戰爭,是中華民族對抗侵略,付出無數血肉代價後的慘烈勝利,並以此為榮。

而「台灣派」則認為這段歷史充滿矛盾和暗黑,當時以殖民地日本臣民身份,約有20萬台灣人被徵召加入日本軍隊和相關輔助單位,這些人多數參加了在東南亞、南太平洋等戰場上的作戰。

許多台灣人在戰場上充當前線士兵、工兵或軍事輔助人員,不少人付出了生命。些無從選擇,被徵召參戰的台灣人中,約有3萬人死亡或失蹤。因此,對「台灣派」民眾而言,「抗日戰爭」勝利,帶來複雜的歷史記憶和悲情傷痛。

其次,1949年10月25日,日軍在台北公會堂,向蔣介石派來的國軍將領投降,舉辦了受降儀式。「民國派」將這一天視為,「台灣回歸中華民國」,可喜可慶的「光復」歷史時刻。

但「台灣派」有人認為,這只是換了一個新外來統治者,從日本轉換為國民黨政府,並不完全符合「回到祖國」定義。對他們而言,只是更換了外來殖民統治政權。若說他們的「祖國」,應該是1895把台灣割棄的「大清帝國」。推翻滿清新立的國家,根本就已與自己無關了。

最後,是關於台灣人曾經「皇民身份」的認知分歧。「民國派」通常譏笑,那些平常心看待「皇民身份」的台灣人,認為他們不以被殖民的「屈辱象征」為恥辱,反而回味留戀。

「台灣派」則認為,之所以成為「皇民」是大清帝國無力保護子民的歷史產物,是無奈之選。他們會反問「民國派」,大清帝國曾統治漢人兩百多年,漢人當時同樣歸順求生,沒有天天反抗。如今大家還愛看清朝宮廷劇,不以整個民族被奴役的歷史有感羞愧。憑什麼來小台灣當過「皇民」?

這三個例子凸顯出,「台灣派」與「民國派」在歷史認知上,如平行線般無法交集。進而造成身份認同、政治觀點分歧,也是統獨和國家認同衝突,難以化解對立之源頭。

如果,「歷史平行線」2條線上的民眾,不能設身處地考量對方祖輩們的歷史境遇,不願了解和理解那些無奈悲情、感傷痛苦,就無法達成最終相互諒解與和解。

台灣從5千年前的原住民,到400年前從閩南跨海謀生而來的先民;從70年民國大撤退軍民,到近幾十年來婚嫁來台的新移民,都已消弭省籍內外,不分先後主客之別。在現實社會中,平等合作友善地紅生共存。

「歷史平行線」無法強令別人放棄修正,就要學習相互尊重、包容,接受對方因不同歷史經歷、歷史認知,有不同「情感國家」認同傾向。而不是把別人統獨及國家認同取向,當成罪過和邪惡。

不僅民進黨、國民黨,包括對岸的中共,綠藍紅若無法跳脫,歷史認知的互異的難題和困境,就極有可能對撞失控。一起共同造成,中華民族、中華民國、台灣人、中國人的「四合一災難」!

不願意去了解、理解,別人的悲情與痛苦,就無法達成真正的諒解、和解。

在台灣的「台灣派」、「民國派」民眾,需要面對這個課題。兩岸都來自中原文化、中華文化人民,都需要面對「歷史同行線」。只有一起強大,才能避免歷史悲劇再次上演。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高端策略顧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