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土國片只有《角頭—大橋頭》全台票房破兩億,其他影片全都沒能突破1億,相當令人心驚。若說觀眾擔憂花大錢看到不理想的影片,已經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男女配角等8項大獎提名,又在釜山影展獲獎的《小雁與吳愛麗》,品質應該經過評審肯定,卻仍反應不夠熱烈,準影后夏于喬不禁在Threads上發文坦言「心情有點低落」,憂心無法等待口碑慢慢發酵,片子已經因戲院家數少而消失,引起網友熱烈回應。她的另一半、該片導演林書宇,也接棒在各種不同的社群網站上努力發文,甚至請觀眾提出為什麼不願意走進戲院欣賞的理由,雖然能否刺激很多人因此去戲院欣賞這部片子,沒有誰敢保證,但至少增加話題討論,總有助於把「片子正上映中」的訊息傳遞出去,多少有些幫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觀眾觀影習慣改變 國片被認為「可以等串流」
疫情後的電影市場,國片經營難度更高,因為一定數量的觀眾已經改變了看片的習慣,不見得都會在大銀幕欣賞,有些人並不介意再多等一些時候,在家看串流平台的播映。去年金馬獎數項提名的《周處除三害》,台灣票房普通,今年上了串流平台反而登上過收視前幾名,就是一例,顯示有一定數量的人去年不見得有接收到該片在全台上映的訊息,或是接收到也沒有想要欣賞,直到今年看到該片在中國瘋狂賣座,才被挑起好奇心。這個情況就表示,沒有非要在戲院看新片的觀眾,是會把國片列在「可以等串流」這種考量之中。他們或許會願意到首輪戲院看日本最新動畫,或是好萊塢的大片,卻不會願意花相同的票錢去欣賞一部最新的國片。
如果這樣的觀眾數量在增加,對於國片業者自然不是好消息,而《小雁與吳愛麗》並非訴求商業觀眾的影片,受到的影響就更大。金馬獎一如美國的奧斯卡金像獎,曾經是觀眾看片的指標,至少保證片子有一定的品質,然而當主流觀眾開始把這些得獎影片視為「曲高和寡、背離商業」,他們就不再能被當成提振票房的利多,目前的情形似乎就是如此。加上《小雁與吳愛麗》是現在已非主流的黑白片,又再把一些觀眾擋在戲院門外。林書宇在社群網站上的發文也寫明他沒妄想片子會是部破億的電影,只是拍了一部好作品,會希望更多人看到、並讓相信他們的投資方回本。
國片經營不容易 苦勞並不一定能換來票房
其實目前的國片宣傳與發行,在「下苦功」的部分絕對不用懷疑,北中南勤跑映前、映後,已是每部片子都要的「基本動作」,沒有誰能夠坐在家裡翹二郎腿就看到電影大賣,只是更多人跑得辛苦,卻沒有得到相對等的回收,像林書宇和夏于喬這樣,不放棄各種方法增加《小雁與吳愛麗》能見度,未嘗不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自己的票房自己能救多少是多少,不怪行銷沒盡力,大家都是希望片子能夠被更多觀眾注意。經過連日來的發文,《小雁與吳愛麗》確實也拉了一些觀眾去欣賞,有些人則在網上哀嘆片子戲院家數和場次是真的少,想看都找不太到場次,期望影城能再給多點好的時段。至少,已經更多人知道這部片子正在全台上映中。
另一部今年入圍最多項、拿下11個提名的《鬼才之道》也是現在還苦撐還有戲院在上映,該片相較於《小雁與吳愛麗》,商業元素豐富不少,卻依舊無法和好萊塢的動作喜劇如《死侍與金鋼狼》等票房相提並論,電影公司亦還在掙扎,期待金馬的加持能真的帶來些幫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