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張講實話與保守講虛話,這道理有點像真小人對上偽君子,這一直以來是觀察美國政壇很受用的一組概念。川普常常誇張的講實話,而賀錦麗暨拜登則常常保守的講虛話。事實上這兩方時常意識到同樣的問題,並且提出同樣的解方,但形容同樣解方的方式,卻因為政黨文化或者選民結構的不同,而有著南轅北轍的形容方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川普、拜登都有孤立主義傾向
我這裡說的是從1990年代末期開始的全球化對於美國本地製造業的傷害,譬如工廠搬到墨西哥或者中國,導致美國勞工的就業機會減少,也讓美國勞工的工資漲不起來。美國百貨業或零售業的客服部門為了降低成本,在很早期就把客服專線接到印度,然後再依照產品價位的不同,連接到講英文有沒有印度腔的印度人客服線上。高價位的產品例如3C,可能接到的那個印度客服,就能講的一口流利的美式英文,甚至有時讓美國顧客聽不出來這是外國客服正在服務她。但低價位的商品如相框之類的,可能接到在印度的印度客服,會是那種印度腔很重的印度人。不管怎樣,這種將客服外包到印度的政策(outsourcing),儘管讓美國企業省下許多成本,卻也讓美國本地人失去這類的工作機會。
而outsourcing這問題的嚴重性,從柯林頓總統就已經在談,小布希、歐巴馬時代持續在談,不只在乎本地中小企業的共和黨在乎,就連在乎本地藍領工人的民主黨也更在乎。只是到了川普,他把對於本地中小企業的關懷,聚焦在中西部與南方;把要照顧的藍領工人,從各種種族身上,拉回到聚焦在白人身上而已。換言之,就把製造業帶回美國而言,不管是川普或者是拜登,近年來都有孤立主義(isolationism)的傾向,兩邊所談的都是同一種東西,都是本地製造。
▲拜登的友岸外包常是回岸生產
拜登政府常常為人所詬病的是,他似乎已經忘了過去柯林頓總統時期所高舉的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大纛,拜登政府為了減少美國在供應鏈上對於中國的依賴,拜登政府提倡「友岸外包」(friend shoring),也就是希望盟友國製造美國所需要的商品,而這商品過去可能要靠中國來製造。譬如美國本地不太製造裝卸船舶的起重機,但美國可以不找中國製造,而是轉向芬蘭或加拿大購買。但到頭來拜登政府會希望這些善於製造起重機的芬蘭或加拿大公司不要在自己的國家生產,乾脆「連根拔起」把工廠移到美國生產。這時候就不叫做「友岸外包」,而變成是「在岸生產」(on shoring)。甚至如果這起重機公司本來就是美國人創立的(總公司在美國),只是跑到芬蘭或加拿大設工廠,則把工廠都遷回美國,則叫做「回岸生產」(reshoring)。不管是「在岸生產」或者「回岸生產」,其實就跟川普講得把製造業的工作機會都鎖在美國本土,與「讓美國再度偉大」(MAGA)的理念是不分軒輊的。
也可以說拜登當局這些年推動「美國製造」的努力,本質上也是川普MAGA式的,只是拜登會包裝成多邊主義的樣態,希望盟友們都來友岸外包。君不見川普時代歡迎郭台銘到威斯康辛設廠?拜登時期也歡迎台積電到亞歷桑那設廠都是一樣的概念。川普批評台灣的晶圓代工讓台灣人富有,並讓美國高科技人才失業,其實就等於是拜登直接要台積電把代工廠設在美國本土是一樣的道理。只是川普誇張的講出這實話,但拜登虛與委蛇的講出虛話,但也是在做川普想要做的事情。
▲李嘉圖理論仍有道理
但共和、民主兩黨想把製造業帶回美國的想法實際上難以落實,先不論美國勞工的薪資已經太高,或者太重休閒無法像亞洲勞工可以超時工作,國際貿易的運作還是那套很管用的李嘉圖理論(David Ricardo,1772~1823):意即各國應該專注於自身最具競爭力的領域,並透過貿易獲得其競爭力較弱的產品。
加州不產龍舌蘭,但產好喝的紅酒,另一方面墨西哥產龍舌蘭,但其所產的紅酒不好喝。則加州商人就應該跟墨西哥商人交易,加州買墨西哥的龍舌蘭,而墨西哥買加州的紅酒。如果不善於製造起重機的中西部人、或者無法認份加工製造晶圓的亞利桑那人,企圖要在美國本土從零開始打造一個自給自足的產業鏈,則不但成本可能高的驚人,效果也不會太好。智庫學者包括萊茵施(William Alan Reinsch)近來就不斷提醒拜登政府要謹記李嘉圖理論。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需要盟友「友岸外包」協助製造的原因。只是過去從柯林頓、小布希到歐巴馬時代,都相信中國是那個足以教化、可以納入的「貿易盟國」;直到川普、拜登覺醒之後不再信任中國,並把中國在關鍵產業上踢出友岸外包的行列。11月5日如果川普選上,應該就會加強各種「回岸生產」,但各界對於賀錦麗如果選上會不會繼承拜登對外招商投資或直接在美設廠的政策,則屬未定之天。外界對賀錦麗實在有太多的問號,除了其外交論述包括印太戰略留白之外,甚至美國對外貿易的政策上也是一片留白。這的確是如果賀錦麗選上,會令各國不安之處。
●作者:邱師儀/東海政治系教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