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產發署昨(14)日公告「中國大陸車款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認定作業要點」,最高將要求在地化比率須達到35%以上,避免中國汽車零組件以「洗產地」。經濟部長郭智輝今(15)日受訪表示,這是為了保護我國廠商具有競爭力,避免受到低價傾銷影響。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該作法是否具有強制性,以及哪些車廠會新規受衝擊?郭智輝表示,具體情況無法馬上答覆,但是國產化比率達35%是經濟部目標。
他提到,現在有發現整車低價傾銷現象,妨礙我國國產化發展,因此訂出一個保護國內廠商的做法。另外,考量到我國整車業市場還是很小,為了確保廠商具備國際競爭力,希望我國廠商在供應鏈上面可以得到強化,車廠也盡量用國內零組件。
經濟部8月1日實施新制,若國內車廠業者規劃引進中國品牌者等4種車款樣態,須符合零件在地化採購比例,且須逐年提高,已上市車款也須遵守相關規範。
昨日則再公告車廠國產化比重,並將中國車廠全納管,包括中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中資併購的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廠生產者及中國品牌者,皆須符合零件在地化比率要求。
據公告,2023年底前取得交通部審核的車款,國產化比率在2024年8月1日到2025年的7月31日間,要達到20%以上;2025年的8月1日到2026年的7月31日間,則要達到30%以上;2026年的8月1以後則是要達到35%以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何謂「中國大陸血統」,產發署指出,包括(1)由中資與國際品牌業者合資之品牌業者生產;(2)由中資併購之國際品牌業者生產;(3)由國際品牌業者在中國大陸地區生產;(4)由中國大陸品牌業者生產。
產發署表示,至於業者是否符合國產化要求,將邀集專家學者召開審查會議審查,委員會組成除了產發署代表1人,車輛專業領域專家5人,成本估算之財務領域專家1人,由產發署核發在地化比率認定文件;審查不符合者,產發署應駁回其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