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獎/第一屆獎座造型曝光!大理石超笨重 改3次才變時尚

▲去年第58屆金鐘獎,薛仕凌(右)、蔡淑臻(左)分別以《台灣犯罪故事-出軌》、《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拿下視帝后,而他們手上的獎座其實也經歷許多改變,才以如今的流線時尚造型問世。(圖/NOWnews今日新聞資料照)
記者楊穎軒/綜合報導-2024-10-15 06:00:00
第59屆電視金鐘獎將於本月18、19日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分別舉行節目類、戲劇類頒獎典禮,金鐘獎開辦至今即將走過一甲子,回顧金鐘獎的歷史,早年只頒發廣播類獎項,後來才加進電視類項目,有趣的是獎座並非一直都是今天的流線造型,而是笨重的大理石材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過去半世紀,金鐘獎獎座歷經3次改良,1966年金鐘獎獎盃基座為大理石材,1972年改為木質基座,1978年再改成較寬的木質基座,直至2000年參考美國艾美獎獎座,把底部修寬成圓弧形,握把處設計為具有質感的黑色,獎座長度也略加延伸,頂部再加上兩個立體圈圈,包圍編鐘,才沿用至今。

▲1966年金鐘獎獎盃基座為大理石。(圖/翻攝自金鐘獎全球媒體研究室網站)
▲1972年金鐘獎獎盃(左圖起)、1978年金鐘獎獎盃、2000年金鐘獎獎盃。(圖/翻攝自金鐘獎全球媒體研究室網站)
金鐘獎命名取自古文「編鐘為中華古代教化之禮器,古人作樂鐘居其首,編鐘率為十六,與石磐相依,以諧其韻,應禮而成教化」,希望透過金聲玉振,教化大眾開拓視野、提振心靈,也有廣播電視對國家社會影響深遠,以及從業人員所肩負之重責大任的隱喻。

至於金鐘獎重大沿革,1965年設獎之初以鼓勵廣播圈人士為主,1970年將電視納入獎勵範圍,1981年起,為讓頒獎典禮舉行方式更加豐富、活潑,提升大眾關注度與參與感,也增加娛樂性及可看性,改成當天現場揭曉獎項,同時美化舞台設計,穿插表演節目,並由各廣播、電視台LIVE轉播頒獎典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多「2024金鐘獎」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