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頭城大溪漁民昨(21)日清晨,在龜山島外海進行補撈作業時,意外捕到一顆「龍宮貝」,龍宮貝出現於古生代寒武紀,距今約5億7千萬年至4億9千萬年前,因此也被稱為「活化石」,牠的體積不大,寬約20公分、高15公分,一隻手掌就能掌握,不過由於相當罕見,價值有望破百萬台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捕獲龍宮貝的林姓船長指出,這隻龍宮貝大約是從120至200公尺深的海中捕獲,他透露,龜山島外海其實久久一次就會捕到龍宮貝,但在過去20多年,大撈上岸的大多只有10公分大小,這次意外捕到20公分的龍宮貝,價值應該很可觀,捕獲後林姓船長的笑容也始終掛在臉上。
據蘭陽博物館資料,龍宮貝全名為「龍宮翁戎螺」,經歷了5億年外形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同時早期被認為是已經絕滅的生物,因此有活化石之稱,最早發現於1879年,標本目前還存放於荷蘭鹿特丹自然博物館,1968年,台灣漁船又撈獲1枚龍宮貝,當時就能以10000美金賣給日本鳥羽水族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龍宮貝從寒武紀到第三紀的岩層都有發現化石,當時活躍於淺海海域,隨著時間推進,現代龍宮貝逐漸轉入較深的海域生活,宜蘭外海位於大陸棚邊緣,水深可達1000公尺以上,一些深海拖網漁船拖網深度可達600公尺,過去在宜蘭外海已經至少發現過5種翁戎螺。
蘭陽博物館表示,腹足類軟體動物的演化歷史從「無殼到有扁平殼,從扁平殼到笠狀殼,再從笠狀殼變成圓椎形殼」,這時為了壓低重心,圓錐狀的外殼變成螺旋形的殼,為了節省空間,原本對稱的內臟有一側退化,然而龍宮貝卻保有二對鰓、二對腎,因此研究翁戎螺的身體結構,有助於了解腹足類軟體動物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