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零」怎解1/校園霸凌不減反增 通報數據背後藏隱憂

▲今日新聞與兒福聯盟合作,製作數位敘事專題報導,盼霸凌事件不再重複上演。(圖/NOWnews製作)
記者王艾寧/專題報導-2024-10-23 15:03:19
國內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且通報案例有連年增長的趨勢。根據教育部2024年1到6月校安通報各項數據,高中以下到幼兒園校安事件總計15萬4695件,其中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就有1萬4931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進一步觀察前一年,也就是2023年1到6月,高中以下到幼兒園的校園通報數據,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共有1萬2006件,國小4398件。但到了2024年,國小竟暴增為6142件,已超越國、高中成為第一,顯示校園暴力問題有年齡下降的趨勢。兒福聯盟督導邱靖惠分析,這可能與少子化有關。孩子們從小與大人相處較多,缺乏與同齡人互動的經驗,容易產生誤解與排擠。她也補充,孩子上了高中後,因為社會化的關係,較會在老師面前隱藏情緒,也可能因此沒被發現衝突問題,而出現黑數。從另一項學生對學生之間的校園霸凌行為通報數據來看,近5年來,案量更有如雲霄飛車般增長。

▲2019年到2023年校園霸凌通報數據圖,近5年來,案量更有如雲霄飛車般增長。(圖/NOWnews製作)
教育部的通報數據顯示,台灣校園霸凌案件的通報率年年上升。為了更深入了解國內的校園霸凌現況,《NOWnews今日新聞》與《兒福聯盟》攜手合作,透過兒福聯盟的第一手資料,以網路匿名方式在2023年6月1日至6月30日間,進行線上問卷調查,總計8521位學生回應問卷,54.6%為國中生、45.4%為高中生;男生占47.9%,女生50.4%,其他(註1)占1.7%,盼透過蒐集到的數據,更了解學童在校遭遇霸凌的真實情況。

(註1:性別「其他」在此是指個人自我認同,非上述傳統二元性別分類者。)

兒福聯盟督導邱靖惠透露,這份調查報告因為採用網路匿名形式,讓未成年學童不必擔心真實身分曝光,創造讓孩子勇於說實話、可以安心作答的調查方式,因此兒福內部評估,此次調查結果與兒盟第一線觀察的霸凌現況相當接近,可信度相對高。另外,邱靖惠也表示,目前觀察學校端遇到疑似霸凌案件,雖都有積極通報,但實際成立的霸凌案件卻僅有2成,顯示能真正有效處理的案例仍然有限,她建議想要徹底解決校園霸凌問題應提早預防,並仰賴導師第一線及時發現與處理。

說者無心  聽者有意!「微歧視」成霸凌前兆

據兒福聯盟調查發現,15.1%的兒少曾有被霸凌經驗(包含網路、肢體、言語、關係霸凌),當中更有逾3成兒少曾被「微歧視」。「微歧視」一詞指的是雖不到霸凌程度,但對於心思較細膩的孩子,可能還是有不舒服的感覺。邱靖惠進一步解釋,「微歧視」跟「霸凌」最大的不同,在於有沒有「惡意」,她舉例,像是有學生不經意地對同學說:「妳單親還能考上北一女好厲害喔。」或揶揄原住民同學「你能考進來應該是靠加分吧?加了多少?」這種看似沒有惡意的言語,卻已讓當事人感到不舒服,就可稱之為「微歧視」。

這份網路調查也試圖了解學童面對微歧視時的心理狀態。在可複選的情況下,最多人反應被微歧視的負面感受是「覺得自己跟大家格格不入」占60.9%,其次是「感覺被孤立邊緣化」58.1%,還有「遭人貼標籤」、或「被刻意模仿言行舉止」。

另外,多數學童表示自己的「外貌」最容易遭微歧視,占62.2%;再來是「家庭狀況」,例如單親或家境,以及「種族」,像是原住民或混血兒,還有「性傾向」與「性別氣質」,都是學生認為容易遭微歧視的特質。

國外研究學者Marla E. Eisenberg指出,曾被微歧視者會造成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如焦慮、憂鬱),或降低學校參與(如拒絕上學)。 簡單來說,學者認為微歧視造成的傷害等同霸凌!且微歧視本身某些樣態,如加害者有刻板印象、邊緣化、不接納被害者等行徑,其實已跟霸凌無異。

▲兒福聯盟透過匿名網路調查試圖了解學童面對「微歧視」時的心理狀態。在可複選的情況下,最多人反應被微歧視的負面感受是「覺得自己跟大家格格不入」。(圖/NOWnews製作)
霸凌無所不在!兒盟曝4點初步判斷

誠如學者所述,微歧視即是霸凌的一種樣態,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處在被霸凌的情況中呢?兒福聯盟也提供4大判斷方向,讓學童可以自我檢視,進而能採取解決之道並尋求協助。

  1. 持續:令當事人感受不適的行為一再持續發生。
  2. 侵害態樣:透過某些方法,直接或間接對他人做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或戲弄等行為。
  3. 故意行為:個人或集體的故意行為。
  4. 損害結果:使他人產生畏懼、身心痛苦、財產損害,或影響對方進行正常學習活動。
 遇到霸凌如何應對?兒盟教4撇步「自我防衛」

▲兒福聯盟建議,如果遭遇到霸凌可透過4步驟保護自己。(圖/NOWnews製作)
家扶中心社工吳玉君建議,家長或師長平時可多鼓勵孩子,遇到霸凌、微歧視要勇於說出來,若孩子比較害羞、不善表達,也可用不同方式讓他們表達出來,例如透過畫圖,或寫紙條給老師。透過這樣非面對面的方式,使較內向的孩子也能大聲說出內心話。

校園霸凌對於處在成長階段的學童,無論是有意或無意的行為,都可能對孩子的心靈造成深遠影響。透過教育、輔導與多方合作,甚至親屬和老師能在關鍵時刻及時察覺,或許就能避免霸凌事件造成的遺憾不斷上演。

遇到校園霸凌,應該怎麼辦?目前政府及兒福聯盟都有提供多元管道,提供相關協助。

* 衛福部免費心理諮商管道:https://dep.mohw.gov.tw/DOMHAOH

* 反霸凌專線:1953(提供 24 小時諮詢服務及通報管道)

* 兒福聯盟反霸凌LINE:@antibullying


反霸凌我陪你 照亮前方的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NOWnews跨世代平台》長期關注青年議題,今(2024)年製作反霸凌專頁,透過數位敘事方式,呈現圖文影音內容,並與兒福聯盟合作,透過調查數據解析霸凌現況,從加害者、被害者、家屬、輔導老師的角度,探究霸凌本質,試圖找出預防與化解之道。

《反霸凌我陪你 照亮前方的路》報導專頁看這裡:
https://www.nownews.com/antibullying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