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訪柯文哲3次!矢板明夫:政策矛盾、一旦治理國家會馬上露馬腳

▲柯文哲涉京華城案鬧得沸沸揚揚。知名日本媒體人矢板明夫回憶過去曾3次採訪柯文哲的經歷,發現對方的政策自相矛盾,一旦實際治理就很容易會露出馬腳。(圖/記者葉政勳攝影.2024.09.02)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2024-09-02 05:57:16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捲入京華城容積弊案,日前遭檢方搜索住處、辦公室、中央黨部等地並帶回訊問,但由於柯文哲拒絕夜間訊問,檢方凌晨諭知當庭逮捕;事後柯文哲聲請提審被台北地院駁回,北檢重開偵查庭後向法院聲押禁見,2日凌晨法院則裁定無保請回,北檢將提抗告。風暴延燒之際,知名日本媒體人矢板明夫在臉書粉專上,回憶過去曾3次採訪柯文哲的經歷,發現對方的政策自相矛盾,單純當評論家或許還可以應付,一旦治理國家就會馬上露出馬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矢板明夫1日深夜發文,提到自己過去曾單獨採訪過柯文哲3次,對方給他的印象是很健談、說話直率、風趣,舉凡兩岸、國防、外交,到住房、教育,不管問什麼問題,柯文哲幾乎都能立刻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不過,這些發言經過事後整理,就會發現一些自相矛盾之處。

矢板明夫舉例,柯文哲批評政府「過於干涉民間經濟、公營企業太多」,看起來是在主張縮小政府功能,但同時又說要成立國家主權基金,還強調政府應該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這又是在主張擴大政府職能。還有兩岸政策,柯文哲的主張是「台灣要自主,兩岸要和平」,乍聽之下好像是非常美好的前景,卻沒有給出「如何實現」的具體論述,而這種「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的政策,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是不太可能實現的。

矢板明夫並憶起多年前在松下政經塾讀書時,和同學們討論政策,經常會談到「政策肺活量」一詞,意思是1個政治人物從年輕時就開始研究某一項政策,經過長年的學習、思考、請教專家、自問自答之後,得出來的結論就可能是「大肺活量的政策」,是可以接受來自各個方面的質疑和挑戰的;好比游泳,肺活量大的話,潛到水中後可以一口氣游很遠、不用換氣。相反的,若只是從報紙、雜誌上看到、或者和別人聊天時聽到、偶然想到的一些,沒有經過長時間思考推敲的政策,就是「小肺活量政策」,就好像每次游泳,把頭低下去後就馬上缺氧,不得不抬頭換氣,游不了多遠就沒有體力了。

矢板明夫直言,柯文哲57歲才踏入政壇,馬上就成為日理萬機的首都市長,幾乎沒有什麼時間學習和思考,加上自詡有高智商、是台大醫學系的教授、比周圍人都聰明,也很少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所以柯他所談論的政策,多是「小肺活量政策」。靠「小肺活量政策」和一些小聰明,當一個評論家或許還可以應付,不過如果治理國家,一定會馬上露出馬腳。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政治人物卻往往容易贏得年輕人的支持。

矢板明夫並引用醫師作家楊斯棓的臉書文章,介紹「小肺活量政策」政治人物的特點,並列舉多年前雜誌對民進黨創黨元老、前立法委員朱高正的評語,說「一些年輕人開始時以崇拜他的心情接近他,擔任他的助理,卻帶著偶像幻滅的失望而遠離他」,批評者認為朱狂妄、無禮、多變、自我中心,難以捉摸;支持者認為朱大膽、直率、善用權謀、聰明、活力充沛;一般人則覺得朱似乎充滿了矛盾,最後不點名的諷道:「『他』總以為他那麼獨一無二。其實像他這樣的人,台灣也早就出現過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多「京華城案搜索柯文哲」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