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化名)結婚多年仍未懷孕,到大醫院檢查後,竟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第1期,她為求子想保留子宮,決定先服藥並接受子宮內膜搔刮術,經多次手術、檢查,確定無癌細胞殘留後,開始進行人工生殖治療,並成功受孕、產子,而且同年又再次自然懷孕,順利生下2胎後,才進行全子宮切除手術以防癌症復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奇美醫院婦產科婦科主任康介乙表示,
當時建議小月先控制子宮內膜癌病情再進行人工生殖,於是她先接受高劑量口服黃體素,輔以數度子宮內膜搔刮術,檢查確定沒有癌細胞後,經多次人工生殖治療才如願懷孕,於2021年以剖腹產喜獲麟兒,同年並自然受孕,待生育計畫都圓滿,才將子宮摘除。
針對子宮內膜癌增加趨勢,康介乙說,台灣及全球子宮內膜癌病例在近年顯著上升,據統計,全球子宮內膜癌在過去30年增逾15%,其中南亞增加36%,北美增45%,西歐增49%,拉丁美洲增56%,中東更高達75%,預計到2044年,病例將再增加50%左右,非常驚人。
康介乙指出,
由於晚婚趨勢和子宮內膜癌發病率上升,未生育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也顯著提升,不過臨床結果證實,先使用保守治療維持生育能力,生兒育女後再進行積極的治療,是可行之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治療,康介乙說,無論是哪一期的子宮內膜癌,為降低復發機率,最佳標準治療會建議全子宮切除,並依照組織病理結果與分化程度,決定輔助治療計畫,但考量晚婚、癌症年輕化及部分病人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結合婦癌、生殖醫學科,並共同制定生育保存的治療策略,包括荷爾蒙治療、凍卵技術和試管嬰兒技術等,已成重要醫療選擇。
康介乙提醒,保留生育能力的治療計畫應在癌症治療開始前進行,並由專業醫療團隊綜合評估、討論,才可確保治療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