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黃小姐日前因上背痠痛到骨科診所就醫,發現左上腹有鈣化腫瘤,轉診至大醫院,證實胰臟末端有2.5公分的胰臟囊腫,合併局部發炎及囊腫鈣化,為此進行腹腔鏡胰臟尾部切除手術;由於胰臟末端緊貼脾臟血管,傳統會一併摘除脾臟,但透過3D腹腔鏡,醫師可將胰臟腫瘤與脾臟血管仔細剝離,使她得以保住脾臟,並順利出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期研究:胰臟囊腫發生率不斷攀升成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呂維勛表示,胰臟囊腫多無症狀,通常是評估與胰臟疾病無關的症狀時,進行影像檢查才被偶然診斷出來;根據近期研究,胰臟囊腫發生率不斷攀升,韓國和日本的無症狀囊腫發生率分別為2.2%和3.5%。
呂維勛指出,胰臟囊腫可分為「假性囊腫」及「腫瘤性囊腫」,前者多為胰腺炎或胰腺創傷後造成,只要發炎改善,多可自行吸收;後者則有10~15%惡性機率。
針對治療,呂維勛說,取決於囊腫的種類、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引起症狀或併發症,若屬小型、無症狀且無惡性病變跡象,可藉由影像學如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和腫瘤指數檢查等方式定期監測,通常半年或一年追蹤一次。
囊腫半年追蹤一次 快速增大須注意惡性特徵追蹤過程中,若胰臟囊腫快速增大,或囊腫內出現實質性結節,或囊腫周圍結構產生浸潤,即須密切注意惡性特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需進一步治療,假性囊腫可經由內視鏡超音波引導進行抽吸或引流,腫瘤性囊腫則多以外科手術切除,部分情況下可進行微創手術,使病人恢復更快,術後疼痛更少。
呂維勛提醒,定期健檢是預防和發現胰臟囊腫的關鍵,特別是有家族病史或其他危險子者更應落實,並需避免過量飲酒、少吃高熱量飲食,並注意體重管理,才能降低胰臟相關疾病風險,若出現上腹不適、體重異常減輕等症狀,應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