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7月1日)是香港主權「回歸」中國滿27週年的日子,但自從5年前的反送中運動、港版國安法實施後,不少觀察人士都認為,香港這座「東方之珠」早已失去了曾經引以為豪的自由,淪為一座「普通的中國城市」。有外媒就對比國安法實施後這幾年,台灣新聞以及「台灣總統」等詞,是如何在港媒版面上集體「消失」;也有外媒指出,今年已經是連續第5年,香港沒有舉辦七一大遊行、宣洩社會訴求,擔心怨憤累積是否會有引起大爆發的一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BBC》報導,《香港國安法》在2020年頒布實施,第20條「分裂國家」罪所涵蓋的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行為,港府稱是指「台獨」分裂活動或其他「非法改變台灣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的活動。然而,現在北京對「台獨」的定義越來越廣,賴清德上任總統後,中國多個部門隨即公布《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涵蓋懲治「台獨分裂國家行為」共22條規定,最重可處死刑,追訴期為20年。
有不願具名的港媒記者透露,520那天公司高層召集了各部門中層主管開會,宣布基於法律風險考量,以後報導台灣時,不能寫「總統」,剛卸任香港記者協會主席的陳朗昇也直言,中國對台灣的限制越來越嚴重,以前台灣總統講了什麼,香港記者通常會照寫,但現在卻成了件危險的事,隨時會被說成是幫忙宣傳台獨。
報導形容,「台灣總統賴清德」的稱謂,短時間內似乎就在香港媒體上集體消失了,雖然23條立法通過後就猜到會有這一天,但賴清德上台是個轉折點,台灣政治新聞比以前更加敏感,現在就連深圳的新聞都比台灣新聞多,即使有報,用語大多也有所改變。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表示,以往香港傳媒不會完全跟隨中國官方那套話語,但如今環境壓力更大,有些指示更直接,有官媒化趨勢,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網絡媒體,似乎都不得不兼顧「政治正確」,而且國安法後香港媒體界流失大批記者,熟悉台灣時事的更是少之又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之音》也指出,國安法發布前,以往7月1日都會有民主派組織發起七一大遊行,由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遊行到政府總部,宣示各式各樣政治及民生訴求。在經歷2019年反送中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今年已經是連續第5年沒有團體舉辦七一大遊行。
香港伍倫貢學院社會科學院兼任講師黃志偉形容,遊行集會有如發燒感冒,是社會健康的警號,讓當局可以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呼籲當局不要視遊行集會為罪惡,否則社會看似穩定,實則有可能累積更大的怨憤:「能夠有機會直接等那些不滿的聲音聽進政府的耳中,好過市民完全不發聲,不出聲不等於社會氣氛變得更好,若心裡面另有聲音跟想法,社會猜忌更嚴重,施政會出現有很多的誤解、錯判,誤會愈來愈深,最終是否又要用強硬手段處理?未免又是一個不聰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