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太麻里今(15)午1時36分出現40度極端高溫,刷新6月最高溫紀錄,台東、雙北、中彰投、南高屏與雲林、花蓮11縣市高溫警報。天氣熱爆,衛福部統計截至本周四,6月已有111人因熱傷害就診。醫師提醒,常見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又以中暑最嚴重,致死率超過30%,若出現3狀況可能要洗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什麼是熱傷害?怎麼發生的?有什麼症況?
國健署衛教資訊指出,人類正常體溫約在36度~37度,人體可透過傳導、對流、輻射、蒸發散發身體的熱能,不過在大太陽的高溫環境下,人體不只無法藉由輻射散熱,反而會因輻射自外界吸收熱能而導致熱傷害,一旦高溫又濕度過高,加上衣物材質阻礙排汗時,人體靠蒸發(流汗)散熱能力減少,就可能造成身體熱能的堆積而造成熱傷害。
常見的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暈厥、熱水腫、熱衰竭與中暑。其中熱衰竭與中暑都十分危險,又以中暑最為嚴重。
📍熱衰竭:在高溫環境中因大量排汗造成水分和鹽分過度排出,症狀可能有頭暈、噁心嘔吐、頭痛、姿勢性低血壓、暈倒、視力模糊等。治療需儘速將患者移至陰涼處、給予降溫、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並儘速送醫。
📍中暑:熱傷害中最嚴重、死亡率最高的一種,患者常出現會高於攝氏40度以上的高溫合併意識改變,也可能出現其他類似熱衰竭的症狀,現場處理仍應儘速移至陰涼處並給予降溫,然後儘速送醫。
高溫+密閉空間最危險 3類人是高危險群
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曾受訪指出,熱衰竭大部分發生在氣溫炎熱、密閉不通風的場所,或是大太陽下工作者、國軍野外操演、運動大會等,需要在極度炎熱天氣進行極度體力付出活動族群,如有同時服用含抗組織胺的感冒藥、喝酒、本身有疾病等,可能因此增加熱衰竭發生機率。
許永和指出,患者送到急診室時,體溫幾乎都高達39.5度、甚至40度,導致中樞神經受到影響,嚴重者則甚至可能昏迷,也可能表現在其他器官衰竭,最典型的是合併熱衰竭、橫紋肌溶解、肝功能惡化,有些患者則會有心臟功能受損的情形。
治療方面,許永和說,原則上會讓病人急速降溫、使用支持療法、補充水份等,如果沒辦法快速恢復腎功能,並產生酸血症、體內鉀例子濃度過高、「腎臟壞到水排不出來」等程度,才會介入洗腎。
5歲以下孩童是熱傷害高危族群 戶外中暑跡象這4件事要先做
禾馨醫療小兒科巫漢盟醫師也提醒,
5歲以下的孩子是熱傷害的高風險族群,因為小孩汗腺還沒發育成熟、適應熱的能力較弱,再加上新陳代謝快,皮下脂肪多、血流量少血液循環較差,造成產熱速率高、排汗速度慢,因此更容易中暑,一旦在戶外發現孩子狀況不對勁、疑似中暑,有以下4點提醒。
1.請務必立即將孩子帶到陰涼處,設法降低體溫鬆脫衣物。
2.用「溫水」擦拭身體,以及搧風來降低體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3.如果孩子意識不清、不要強行灌水,等意識清醒再補充水分。
4.如果狀況沒有改善,則應儘速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