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今(13)日首次獨挑大樑,受邀立法院教育及委員會進行專案報告並且備詢,談及少子女化對於高教領域的衝擊,大學一年級學生人數預計117學年降至低點15.7萬餘人,未來教育部將從3大方向,協助大學藉由創新模式培育具備競爭力的高教人才,包括提高技高、科大合作3+2的類五專模式,也會推行學士後多元專長培力方案,期盼能有更多彈性學制,學生也可不被固有科系綁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葉丙成今日接受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邀請,針對「少子化趨勢下高教應如何經營、創新及提升競爭力」在立法院提出專案報告並且備詢,他說目前台灣少子女化對於高教領域影響深遠,而據教育部統計推估,大專院校111學年一年級學生人數來到20萬人以下,而且逐年遞減,預計117學年降至低點15.7萬餘人。
葉丙成表示,這種情況不僅影響學校的招生來源,也對校方調整院系、提升教學品質帶來挑戰,更對許多私立大學的財務運作造成壓力,因此教育部除再107年進行《學位授予法》修正,也將透過多項措施協助大學,藉由創新模式培育具備競爭力的高教人才,包括「挹注資源並鬆綁制度,引導括域及彈性修業」、「引導技專院校以彈性、多元與創新方式經營,提高適應韌性」、「行塑大專院校園職場體驗文化,協助在校青年職涯發展」。
葉丙成提到,教育部將會積極挹注資源,透過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引導學校跨領域較與學,其中107年到111年的第一期計畫投入837.44億元,協助各個大專院校落實教學創新、提升教學品質,以及落實創新、發展特色,其中跨領域課程修課由106學年度的6萬5356人次,提升至110學年度的28萬8850人次,增加22萬3494人次,成長比率達341.6%。
葉丙成表示,教育部112年到116年的第二期計畫,預計投入970億元,將會延續第一期深耕計畫,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為核心的精神,持續協助大學依據優勢領域發展多元特色,重要的是強化學生培養6大關鍵能力,包括「跨領域、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自主學習、國際移動、社會參與、問題解決」,面對快速變動的未來世界。
葉丙成說明,教育部因應近來部分學校推動教學彈性、自主學習或國際合作等需求,開放校方修正教務章則,推動16+2學期週數,另也提供辦理「以學院為核心教學單位」鬆綁師資質量,並且檢核招生名額類別的規範,希望打造打造多元學習路徑,培養多元興趣、專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葉丙成指出,教育部鼓勵大學建立學生為中心的創新學習模式,例如台灣大學的「未來大學」、清華大學的「清華學院」、成功大學的「大一到大四不分系」、華梵大學的「自主學習實驗基地方案」等,期盼能有更多彈性學制,學生不被固有科系綁住。
葉丙成表示,教育部也會引導技專院校,透過彈性多元的方式經營提高產業對接,由於技專院校面對少子女化的衝擊相比一般大學還大,多數技高學生畢業傾向繼續升學,延後投入就業市場,因此技專院校培育學生適應未來產業變化的角色更為重要,除了提高技高、科大合作3+2的類五專模式,也會推行學士後多元專長培力方案,另也試辦大專院校STEM領域學士後專班,希望能讓台灣培養更多的高階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