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臉痛到像觸電!竟是「這條血管」壓到三叉神經 新手術可根治

▲一名50歲男性苦於三叉神經痛,近半年右臉疼痛加劇,並出現電擊麻木感,就醫發現他小腦內的脊椎動脈壓迫三叉神經。(示意圖,非當事人/取自ingimage)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2024-06-06 06:19:00
一名年約50歲男性5年來苦於三叉神經痛,長期用藥治療,近半年右臉與牙齦卻疼痛加劇,並出現電擊般麻木感,導致無法自行飲食、刷牙,甚至連說話都感到劇痛,日前到大醫院檢查,發現他小腦內脊椎動脈壓迫三叉神經,透過「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在三叉神經和脊椎動脈之間置入墊片,術後恢復良好, 生活品質顯著改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說,人體總共有12對腦神經,三叉神經是其中一對混和神經,既含有能夠控制咀嚼肌的運動神經,同時也有收集小腦及面部資訊的感覺神經,為臉部最粗大的神經,共有3條分支,包括分布在前額區塊的眼神經支、臉頰區塊的上顎神經支,及下巴區塊的下顎神經支。

徐賢達說明,導致三叉神經痛的主因為年齡增長造成的血管硬化壓迫,另腫瘤增生、病毒感染也有可能導致,其中以第二、三分支疼痛最為常見,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年族群。

▲男子三叉神經(紅箭頭)遭脊椎動脈(藍箭頭)壓迫,造成右臉與牙齦明顯疼痛。(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針對症狀,徐賢達說,三叉神經痛通常只出現於單側,不論是輕觸、冷風吹拂或臉部運動,都會使臉頰、上下顎出現如針刺、刀割等劇痛,而因人類口腔的感覺也是由三叉神經傳導,所以常會被誤認是牙痛,進而被誤拔牙齒,因此需要專業牙科醫師或神經科醫師進行詳細診斷,制定治療方針。

徐賢達表示,三叉神經痛不會造成其他併發症,一般以藥物治療為首選,透過抗癲癇藥物阻斷神經傳導,藉此降低疼痛感,適用於患有多重共病,或醫師評估不適合開刀的族群;若藥物治療效果不彰,需考慮外科手術介入。

過去常採用神經阻斷燒灼手術,結合電腦斷層定位,將一根細針通過顱底放到三叉神經中,再予以60至80度的熱能,麻痺三叉神經中的感覺神經,但可能引起面部大面積麻木和咀嚼肌力減弱,且1至2年內神經新生後可能導致症狀復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徐賢達說,不需切斷神經,且復發率趨近於0,醫師會從後顱窩進入,在高倍率顯微鏡與聽神經監測的輔助下,撥開脊椎動脈,避開脆弱聽神經,將抗沾黏的人工墊片置入動脈與三叉神經間,即可減少血管對神經的壓迫。

徐賢達提醒,三叉神經痛初期易與牙痛混淆,民眾若自覺疼痛範圍擴及臉頰、上下顎等,或經牙醫治療仍未改善,建議至神經科進一步檢查。
NOWnews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