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日訪台,掀起一股「黃仁勳旋風」,2日並於台大體育館舉行主題演講,深度探討AI時代如何推動全球產業的革命性發展,展示強大的Blackwell晶片、DGX系統、AI氣象模擬,並首度揭露下一代平台名稱「Rubin」,預計2026年量產。有外媒分析指出,輝達確實在AI晶片市場佔據主導地位,但隨著新創公司、雲端公司和其他晶片製造商,也都在加強開發力度,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激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財經媒體
《CNBC》報導,輝達5月股價上漲27%,市值達到2.7兆美元,僅次於微軟(Microsoft)和蘋果(Apple),躋身全球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之一。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估計,輝達掌控用於訓練、部署生成式AI模型晶片市場,約70%至95%的份額,毛利率高達78%,相當驚人,相較之下,英特爾(Intel)和超微(AMD)的最新季度毛利率則分別為41%和47%。
報導提到,輝達在AI晶片市場的地位,被部分專家形容為護城河般的存在,其旗艦AI圖形處理單元 (GPU)與該公司的CUDA軟體相結合,使其在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然而,儘管如此,黃仁勳仍具憂患意識,他曾在去年年底的一次會議上承認,許多強大的競爭對手正在崛起,他也會擔心輝達總有一天是否會失去優勢。
輝達的競爭對手之一,「D-Matrix」聯合創始人賽斯(Sid Sheth)表示,輝達希望擁有100%的數據,但客戶不會喜歡這種狀況:「這是一個很大的機會,如果被任何一家公司整碗端走,那就太不健康了。」3Fourteen Research聯合創始人維達爾(Fernando Vidal)也指出,沒人可以否認,輝達是許多人訓練、運作AI模型的重要元素,但隨著公平競爭環境已逐漸取得進展,從有能力自行開發晶片的大型企業,到小型新創公司,都在爭奪AI的市場大餅。
AMD執行長蘇姿丰則希望投資者相信,該領域有足夠的空間,容納許多成功的公司。不過,輝達面臨的一項潛在挑戰,是它正在與自己一些最大的客戶競爭,包括谷歌(Google)、微軟和亞馬遜(Amazon);除此以外,儘管對新創公司來說,與大佬們競爭並不容易,因為半導體的設計、開發和製造成本高昂,但也存在創造「差異化」的機會。
矽谷AI晶片製造商「Cerebras Systems」的執行長費爾德曼(Andrew Feldman )認為,AI市場競爭激烈,但對整體生態系統而言是健康的。D-Matrix則計劃在今年稍晚發布一款帶有小晶片的卡,允許在記憶體內進行更多計算,而不是在GPU等晶片上進行,有助於降低生成式AI的成本,直言:「客戶非常願意接受並將新的解決方案推向市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報導指出,輝達資料中心面臨的最大業務威脅,可能是地點的變化,越來越多開發人員押注,AI工作將從伺服器農場轉移到筆記型電腦、個人電腦和手機上。比如,OpenAI開發的大型模型,需要大量GPU,但蘋果和微軟等公司正在開發電力需求更少、數據可以在供電設備上運行的「小模型」,雖然可能不像最新版本的ChatGPT那樣熟練,但也能執行文字摘要、視覺搜尋等功能。
此外,蘋果和高通(Qualcomm )也正在更新他們的晶片,以更有效的運行AI。高通最近發布了一款PC晶片,允許筆記型電腦在設備上運作微軟人工智慧服務,還投資了多家晶片製造商,生產低功耗處理器;蘋果則致力於行銷最新的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因為其晶片對AI進行了優化,並可能運用在iPhon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