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總統就職前,立法院爆發新國會上任至今最激烈的肢體衝突,國民黨、民眾黨團攜手在立法院提出國會改革修法,攸關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立院調查權、藐視國會罪等;相關法案在朝野協商一個月冷凍期過後,被藍白攜手送進院會闖關二三讀,期望在新總統賴清德上任後立刻邀他到立院國情報告。不過,民進黨質疑法案審查程序不正義,並認為部分條文內容有違憲疑慮,杯葛院會進行,藍綠從5月17日開始到24日,已爆發多起衝突。立法院外也聚集抗議藍白的民眾,隨時間發展,抗議行動開始擴散,進行全台串聯。從5月17日開始,立法委員因連日高強度對抗,受矚目程度飆高,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分析全院113名立委網路聲量表現,誰會是這一波國會改革爭議中的聲量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十名】王定宇聲量3.8萬則,主要來自王定宇捲入517沈伯洋重摔事件,藍委指控王定宇不斷慫恿「踩我們的背」,沈伯洋才爬上主席台、遭藍委阻擋後摔下。
【第九名】傅崐萁聲量4.8萬則,身為藍營大黨鞭,傅崐萁是民進黨立委砲轟焦點,加上綠營刻意將近來的國會爭議與中國因素連結,日前剛率團訪中的傅崐萁自然成為輿論重心。
【第八名】郭國文聲量4.9萬則,郭國文在517衝突當天,數度嘗試攻上主席台,後來也成為摔傷送醫的其中一人;郭國文當天並搶走立法院秘書長周萬來懷中文件,國民黨立委群起指責他攻擊長者,要將他送立法院紀律委員會。
【第七名】柯建銘聲量5.7萬則,他近日數度親上第一線主持民進黨團記者會,態度強硬引領黨團攻防論述走向;柯並公開表態條文三讀後,民進黨將提釋憲,在合憲前賴清德不會到立院國情報告,形同再向藍白下戰帖。
【第六名】徐巧芯聲量7.5萬則,徐巧芯因為議事攻防的準備充足,引領藍委穿戴護具風潮,引來不少討論,加上徐巧芯本就是輿論焦點,她在議場一言一行也被網友用放大鏡觀察,諸如抱枕被黏鼻屎、踹綠委陳亭妃等事,都引發熱議。加上網紅四叉貓在這段時間內發起「朝聖徐巧芯家」活動,也讓徐巧芯在議場之外有更多被討論議題。
【第五名】陳菁徽聲量8.4萬則,藍委陳菁徽在517議事衝突中,在主席台上遭綠委鍾佳濱擒抱重摔,因為過於生動的衝突畫面全被現場媒體錄下, 陳菁徽事後痛哭秀出自己大片瘀青的照片,並要對鍾佳濱提告,因整體事件畫面太過震撼,引發許多討論。
【第四名】沈伯洋聲量9.4萬則,創辦黑熊學院的沈伯洋原就在網路上頗具知名度,在517衝突當晚,沈嘗試進攻主席台但被國民黨接力阻擋,最後他頭部朝下摔落主席台;與陳菁徽事件相同,因沈伯洋就在眾人面前重摔送醫,影片迅速在網路發酵,也讓當時已經在立院外聚集的群眾激憤。沈伯洋隔日現身直播報平安,他的病況、他控訴的內容,也備受網友關注。
【第三名】鍾佳濱聲量10.5萬則,鍾佳濱因517的驚天擒抱陳菁徽事件,讓個人聲量一舉衝高,到底他是性騷擾,還是真的「腳滑」?藍綠雙方各說各話。而鍾佳濱近日扮演民進黨團的「衝組」,在議事攻防中屢有激情演出,例如嗆要把周萬來趕下主席台等,讓他個人聲量保持不墜。
【第二名】韓國瑜聲量17.4萬則,他連日來親自主持高衝突強度的院會,不假副院長之手,曝光率極高。而院長裁量權對議事進行有重大影響,藍、綠黨團都仰仗韓國瑜的裁決,柯建銘更對他溫情喊話,希望韓能喊「休息、協商」,讓法案回到朝野協商好好逐條討論,柯願為此向韓國瑜道歉。顯然國會議長一職賦予韓國瑜超然地位,也讓他擁有其他立委截然不同的聲量。
【第一名】黃國昌聲量23萬則是近來聲量上的最大贏家。黃國昌身為民眾黨團本會期總召,主導黨團議事攻防走向,在他決定下,民眾黨與國民黨聯名提出國會改革修法條文,在議場上也緊密合作,藍白聯盟穩居多數,讓民進黨在表決上毫無招架之力,也成為綠委的頭號眼中釘,場外抗議群眾更痛批黃國昌「背叛運動」、「背叛太陽花」,但黃國昌本人毫不受影響,他連日在國會直播,為支持者即時解說會議現場狀況、條文內容、釐清爭議點,直播人氣極高,顯示他的人氣和底氣。
事實上,在聲量前十名之外的其餘立法委員,也透過不同方式在這一波國會改革議題攻防中斬獲不少聲量,例如黃捷擅長社群操作,5月21日表決通過國會調查權相關條文之後,她馬上在臉書貼文稱「查水表條款通過」,期間獲得2.9萬則聲量;向來具有全國知名度的謝龍介,也在21日立法院各黨團持續僵持下,突然高歌大唱「清德兄剛就職今天就在送終」,畫面被捕捉後被製成短影片於網路上廣為流傳,期間共創造2.1萬則聲量。其餘立委如吳思瑤、王鴻薇、陳玉珍等人,在這段期間的網路聲量也都在2萬則以上,聲量成果相當可觀。
國會改革法案是新會期最大衝突,趁著立院再成為全國焦點,立委們無不把握機會,使出渾身解數,盼在聲量上有所斬獲;不過,聲量累積而來的觀感是好是壞,人設是堆疊還是崩塌,恐怕立委們也要好好拿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黎榮章/ Quickseek輿情大數據創辦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