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有血1個月!男把「肛門肉塊」當痔瘡 就醫才知是大腸癌息肉

▲急診科醫師柯世祐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曾遇過一名男病患因「肛門有異物」到急診,一檢查才發現竟是「一朵香菇」卡住,還是大腸癌第二期。(圖/取自unsplash)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2024-05-25 10:10:00
一名年約8旬長者最近排便都會出血,用手還能摸到肉塊,以為是痔瘡,但出血持續近1個月,在家人堅持下就醫後發現,原來肛門肉塊不是痔瘡,而是4.6公分大的息肉,且大腸鏡無法切除,經肛門微創手術切除後,病理報告證實為大腸原位癌,不需化療或放療,定期回診即可,也提醒民眾,如廁出血逾2週或大量出血,應儘速就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莊偉說,這名患者的息肉長在大腸內,且形狀寬扁,無法透過大腸鏡切除,考量息肉位置在距離肛門口5公分處,因此以肛門微創手術切除息肉,經由肛門自然孔洞,配合3D內視鏡影像系統,術後完全沒有腹部或其他額外傷口,恢復快速,隔天即出院,不再苦於如廁出血,且最後病理報告為大腸原位癌,不必再進行化療或放療,僅需定期回診追蹤。

▲50歲至75歲應兩年1次糞便篩檢,若為陽性應接受大腸鏡檢查。(圖/NOWnews資料照)
陳莊偉表示,要處理大腸腫瘤,傳統經肛門手術只能針對小於3公分、周徑小於直腸30%的腫瘤,且必須距離肛門口8公分的位置才可進行,其作法與痔瘡手術類似,即是將肛門口撐開伸入器械,光線無法照進去,視線範圍有限,助手協助也不易。

對於經肛門微創手術的優點,陳莊偉解釋,因結合內視鏡影像系統死特殊手術操作管路,只要距離肛門口15公分內,未達乙狀結腸的直腸病灶都適用,也不會傷害到肛門括約肌,且在3D內視鏡影像系統與4K高畫質放大螢幕協助下,醫師和助手的視野範圍不再受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慈濟醫院積極發展經肛門微創手術,自2011年至今,治療年齡層橫跨33歲至91歲,目前已完成超過150例手術,且所有病人預後都相當好。

陳莊偉也說,直腸癌占大腸癌3成,早期直腸癌則占其中20~25%,若能早期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提醒50至75歲者多使用政府2年1次糞便篩檢,若為陽性應接受大腸鏡檢查,也提醒民眾,痔瘡出血是黏膜破損所致,多為短暫間歇出血,若如廁出血超過2週或大量出血,須及早就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