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再論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上意外戰爭的理論規範,誰規範盟國?
※聯訓或許是日常,平常心看待。
新聞
外媒《路透社》5月14日報導指出,美國與台灣海軍於4月底悄悄在西太平洋演習,艦種包含護衛艦、補給艦、支援船隻在內,美台雙方約6艘艦艇參與為期數天的演習,中國對此表示要求停止美台軍事勾連的錯誤行徑。
※海上意外戰爭的理論規範,誰規範盟國?
這則新聞後續得到國防部證實,國防部宣稱由於海上不確定因素非常多,為避免在遭遇時造成相互困擾,海軍將依照「海上不預期相遇行動準據」來執行勤務。基本上來說這是不得不說的官話,國防部這種說法可以對外宣稱,軍方做事是有「依據」的。
首先要說明的是大海茫茫要兩船不期而遇機率相當小,即使碰到也會根據航行間的國際海上避碰規則走,之所以會有這些意外相遇規則產出還是得從冷戰時期說起。
冷戰時期美蘇兩強競爭海權,海權強大的美國主張公海航行自由,弱小海權的蘇聯則持相反的立場,雙方艦艇往往在公海上上演「懦夫博弈」的撞船戲碼,雙方都知道爆發世界大戰很可怕,但在守土有責的狀況下還是常有鬥志高昂的艦長、飛行員逞凶鬥狠,一不小心就釀成衝突,引發不必要的戰爭。
美蘇雙方為了規範彼此,早於1972年就於莫斯科簽訂的《美蘇海上意外協議》,主要的目的就是透過協議阻止美蘇爆發不必要或不想要的戰爭(Unexpected War),除艦艇要避免碰撞外,飛行器也不能以危險姿態通過對方,投擲危險物品當然也在禁止之列。但即使雙方有規範,美蘇兩強海軍艦艇還是於1988年2月12日,於黑海發生約克城號(USN Yorktown, CG-47)巡洋艦,碰撞蘇聯無私號(Bezzaventny)護衛艦事件。
蘇聯解體與中國崛起後,美蘇軍艦對撞的情況也差點在蘭州號事件中發生,2018年10月3日,蘭州號與美軍狄卡特號差點於南海相撞,為避免類似情形發生,美國也與中國積極協商,希望中國能依據上述的意外規則行事,因此總的來說這類意外規則較多是規範敵對或潛在敵對的雙方,準盟國或盟邦早有相關默契,遵循上述意外規則只是官方標準說法。
※聯訓或許是日常,平常心看待。
海軍艦艇被外媒曝光與美軍聯訓後,許多軍事圈的朋友紛紛表示欣慰,甚至拿空軍與陸軍交流案例,說明台美軍事聯訓終於完成最後的拼圖而興奮不已。這類說法的論述是這樣子的,空軍過往於路克基地,現轉為土桑基地受訓,而陸軍也有成建置的單位,例如連或營級單位整批受訓,現在海軍也傳出這種好消息因此鬆了一口氣。
海軍為國際性軍種,因此海軍每次敦睦遠航,外界難免會有所聯想,在大海茫茫中不期而遇都有可能,何況是安排好的演訓;雖然事涉機敏外界無法得知台美兩軍的驗訓內容,但初階的海上救生、救難、緊急醫療後送、雙方直升機落艦、離艦,舉凡不是兩國海軍公海上的日常交流。至於涉及到反潛、防空、反水面作戰還是實彈射擊等科目,就不太可能在這類不期而遇的情況進行。不過誰又能擔保在這遠航期間,雙方特業軍官會不會有所交流呢?
這些交流其實對特業軍官的經驗養成相當重要,多看、多學、多聽對台灣海軍戰力的提升絕對有幫助。這則新聞還有一個重點值得觀察,這事件發生於4月份,卻於520前夕才由外媒曝光,接續各大媒體與政論節目繼續炒作。時間點妙吧!這邊還是要說明一個事實,大海茫茫兩軍不期而遇的機率幾近為零,更絕的是媒體沒有親臨現場卻知道大洋中兩軍操演的科目,厲害。
或許台美兩國海軍的海上聯合操演是日常,但在中國崛起後美國決定透過特定媒體釋放出台美海軍聯合演訓的事實,但對於美方的這種「優待」其實以平常心看待就好,畢竟長久以來美國都未將台灣納入環太平洋演習(RIMPAC)的邀請名單內,參與國是不奢望,但好歹給個派遣觀察員的資格吧。今年(2024)是沒有,但2026年呢?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