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約70歲男性半年來體重莫名減輕近6公斤,到大醫院檢查,發現他有C型肝炎合併肝硬化,而且肝臟長了一顆6公分腫瘤,食道也長出2中、4小共6條靜脈曲張,出血風險高,因此醫療團隊先進行食道靜脈曲張結紮術以防大出血,隨後再切除肝腫瘤,病理報告證實為肝癌,後續追蹤未再發現食道靜脈曲張或腫瘤,生活回到正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榮總副院長侯明志表示,許多肝癌病人合併肝硬化,而肝硬化會造成門脈高壓,即從胃、脾臟、胰臟、小腸至肝臟的肝門靜脈呈現高壓狀態,一旦有門脈高壓,便容易造成食道靜脈曲張,若出血,死亡率將顯著上升。
侯明志指出,現代醫療雖持續進步,但食道靜脈曲張出血後死亡率仍高達15~20%,若肝癌病人又有食道靜脈曲張,健康威脅更大;據統計,肝癌患者約5成有食道靜脈曲張,若不積極預防,其中近一半會發生出血,且再出血率近50%,6週內死亡率高達26~48%。
北榮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楊宗杰則說,目前國際上針對門脈高壓的治療共識,是優先使用口服藥(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劑),不過北榮與高雄榮總經過長達10年研究發現,相較於口服藥,內視鏡結紮術更能顯著減少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首次出血的風險。
侯明志指出,內視鏡結紮術可預防、治療食道靜脈曲張出血,醫師透過內視鏡在食道靜脈曲張的底部,以小橡皮圈加以結紮,使其缺血、縮小並形成結痂,進而降低出血機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此研究結果顯示,與口服藥相比,內視鏡結紮術能減少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首次出血機會,出血風險可下降6至7成;若屬早期肝癌,內視鏡結紮術不僅能降低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率,還能提高存活率。
侯明志說,這是全球首篇針對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的長期隨機對照研究,成果已於日前發表於胃腸肝膽領域重量級期刊《Gut》,可望改變現行治療策略,藉由食道靜脈曲張初級預防策略,降低肝癌病人出血風險,進而改善肝癌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