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稱「中國產能沒有過剩」 分析:中歐貿易平衡難有重大進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6日在麗舍宮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左)、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右)舉行三方會談。(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2024-05-07 06:49:11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日抵達法國巴黎,進行國是訪問,時值中法建交滿一甲子,而這也是習近平自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後,首次訪問歐洲。6日他在法國愛麗舍宮,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舉行三方會談,除了俄烏戰爭以外,歐洲最關心的當屬經貿公平競爭的問題,希望中國減少對自家企業的補貼。對此,習近平回應,不論是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角度來看,都不存在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路透社》報導,習近平時隔5年再次訪歐,正值中歐商業關係日益緊張,包括歐盟調查中國包含電動車在內的產業出口情況,而北京也關注法國白蘭地的進口。馮德萊恩坦言,歐盟「無法吸收大量過剩的中國工業產品湧入其市場」,不平等的市場准入和中國國家補貼,正在損害中歐之間的經貿關係,歐洲將堅定不移的做出保護自身經濟和安全所需的「艱難決定」。

報導指出,歐盟的對華貿易立場與美國一致,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上月到訪中國時曾表示,人們越來越擔憂中國產能過剩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而法國總統馬克宏也聲稱,今天的歐盟擁有世界上最開放的市場,但希望這個市場能受到保護。歐盟近期已對中國輸往歐洲市場的風力發電機供應商、太陽能板、電動車等補貼行為發起調查。

中國官媒《新華社》刊出的中法歐三方會晤聲明則提到,習近平強調,中歐關係有強大內生動力與廣大發展前景,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人,希望歐盟機構樹立正確對華認知,制定積極對華政策,雙方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維護中歐關係政治基礎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習近平也指出,中國新能源產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產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膨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遷和綠色轉型,做出巨大貢獻,不論是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角度來看,都不存在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中歐合作的本質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雙方在綠色和數位轉型中有著廣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間,雙方應該透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照顧雙方合理關切。

分析認為,這顯示中國領導人似乎沒有做出重大讓步的跡象,儘管習近平貌似接受歐洲方面對貿易失衡的擔憂,但後續是否會採取實質行動,仍有待觀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