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3艘航空母艦「福建號」2日上午從上海江南造船廠碼頭解纜啟航,展開首次航行試驗,為期9天。福建號是繼美軍「福特號」後,全球第2艘使用電磁彈射系統的航艦。軍事專家認為,中國採取三步走策略發展航艦部隊,電磁彈射性能不容小覷,與美軍航艦戰力差距約15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打造亞洲最強航艦戰力
中國隨著國力強盛,開始建造多艘航空母艦,試圖打造亞洲最強海軍戰力。中國第一艘航艦「遼寧號」原為前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2號艦「里加號」,1988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更名為「瓦良格號」。蘇聯1991年解體後劃分給烏克蘭,烏克蘭又無力繼續建造,只好轉售給中國。2005年起由中船重工集團的大連造船廠實施後續興建與改裝。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付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為「遼寧號」。
同時在烏克蘭協助下,2001年從烏克蘭獲得Su-33原型機,瀋陽飛機集團依據生產Su-27(中國稱為殲11B)的經驗,加以仿製。2012年11月25日,殲15戰機首次公開亮相,並上艦部署,成為中共航艦部隊艦載機。
對美軍而言,遼寧艦屬於過時設計,但是對中國人民而言,該艦是中國邁向大國象徵,因為在遼寧艦服役之前,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中,只有中國沒有航艦。遼寧號服役後,不只能夠累積共軍操作航艦的經驗,更滿足中國人邁向大國的夢想。
「山東號」航艦則根據遼寧號的服役經驗改裝,成為中國第一艘國產航艦。山東號排水量比遼寧號多4000噸,達到47000噸;山東號艦載戰機容量達36架,包括殲15戰機、直18直升機與直9反潛直升機。山東號航艦母港為海南島三亞綜合保障基地。
福建號首配中國國產電磁彈射系統
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於2022年6月舉行下水儀式,排水量8萬頓的福建號是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戰力較前2艘艦「遼寧號」與「山東號」航艦強大。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蘇紫雲表示,跟傳統蒸氣彈射相較,電磁彈射每日可彈射次數較多,以仍在測試中的美國福特號航艦為例,電磁彈射每日可達200架次,蒸氣彈射只有150架次。中國最早準備電磁彈射其實可以源自2002年時,上海引進虹橋磁浮電車,原理跟電磁彈射相同,依據上海市政府統計,磁浮列車服役20年,累計里程數2千200萬公里,可供福建號電磁彈射更完整操作經驗與基礎,性能不下於美軍福特號航艦。
蘇紫雲表示,福建號海試第一階段並未搭載彈藥與滿艙油料,主要測試鍋爐是否達到性能,之後第二階段搭載滿艙油料測試,第三階段搭載艦載機測試,之後就能服役。
針對中美航艦戰力差距,蘇紫雲認為差距約15年。在數量上,美國有11艘現役航艦,中國則有3艘航艦,1艘正規、2艘近岸航艦,由於無法讓預警機起飛,艦上雷達受到地球曲線影響看不遠,只能在近岸,否則容易遭到摧毀。
不過,蘇紫雲也指出,以中國平均4年下水一搜正規航艦,依照055大型驅逐艦數量來預估,中共最終可能尋求建造6到8艘航艦。中美艦載機雖然數量差異大,但中方進步非常快,除殲15戰機外,空警600預警機的原型機也在試飛,如果一步到位就是殲35隱形戰機上艦。
蘇紫雲表示,中國發展航艦非常有耐心,從1980年代海軍司令員劉華清開始發展航艦至今40年,除了2002年導入磁浮電車外,後來又到巴西偷學法國引進的彈射器技術,2010年又在陸上測試各式彈射器。從中國遼寧號、山東號到福建號航艦,就是先求有,再求好,再求進步的三步走模式,從中國建造航艦學習取線越來越短,未來第四艘航艦也可能採取核動力,發展極不簡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位退役海軍將領表示,航艦在海上測試,飛行員在陸上訓練,艦載機飛行員一年要起降400架次才算入門,要形成基礎戰力還言之過早。